|
| |
全球創新自造者齊聚雲科大創意工場共創美好未來 |
|
|
|
|
|
|
|
雲科大自造者中心-創意工場,在結合十一位國際數位製造專家學者,自105年8月22日至31日共同舉辦2016 創造•未來•原型 共振現象國際工作營。來自全球的創新設計專家學者與學生,將聚集在全新落成的雲林科技大學創意工場,透過跨域激盪、創新思維、數位技術與雙手,進行一場對於人造物與自然現象的大膽想像與創造未來的旅程。 |
|
|
|
|
|
|
|
侯春看校長開幕式致詞 |
|
|
|
|
|
|
|
本次工作營主題為「共振現象(Resonance)」。共振或共鳴是特定物理現象與心理感受所伴隨而生的震盪與放大效應,而且此類現象除了發生在同類介質,也會影響不同介質。我們試圖從生物、空間幾何與社交互動三個角度,探索與解析自然現象的科學原理、機能與美感,並設計、創造出獨特的人造裝置,來呈現相對應的共振與共鳴現象。 |
|
|
|
|
|
|
|
自造者中心-創意工場李傳房主任(中)向夥伴學校校長介紹雷切創作 |
|
|
|
|
|
|
|
工作營於8月22日至8月31日舉辦為期10日活動,8月22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時30分為開幕典禮,8月31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3時為閉幕典禮與作品展覽。本工作營安排六項課程內容,課程有機器人混凝土列印( Robotic Concrete Printing)、自由形體金屬彎折 (Free Form Metal Bending)、紙摺構造 (Complex Origami)、物件社群 (Connected Crafts)、動力皮層 (Kinetic Skin-1)、動力皮層 (Kinetic Skin-2),活動期間並有五場演講和三場評圖,以及兩場學員交流活動。 |
|
|
|
|
|
|
|
工作營邀請邀請國內外優秀講師參與本次活動,包括SHIH-YUAN WANG 王識源講師(瑞士EPFL媒體與設計實驗室 博士候選人)、Florian Frank(奧地利University of Innsbruck的建築研究員)、Georg Breitenberger(奧地利University of Innsbruck的技術人員及工程師)、施苡竹Jasmin Yi-Chu Shih(IDF 專案經理)、盛郁庭Yu-ting Sheng(IDF 專案經理)、侯君昊June-Hao Hou(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
Sambit Datta(澳洲Professor of Curtin University 建築與電機系共聘教授)、Jason Ku(美國MIT博士)、Duks Koschitz(美國Pratt Institute 建築系助理教授)、Carl Yu(
OneWork.io 創辦人)、Shigeru Kobayashi小林茂(日本知名互動設計教授)、Denny TJ Tsai蔡敦仁(資深華碩設計師),眾多優秀講師一起帶領大家共同創造未來。
|
|
|
|
|
|
|
|
介紹工作營國際講師(來自奧地利的Georg Breitenberger講師) |
|
|
|
|
|
|
|
工作營團隊有自造者中心李傳房主任、張登文副主任、交大侯君昊副教授,以及工作營團隊約30人。本次活動報名非常踴躍,有150名學員報名,但為維護工作營品質,最後收105名。其參與學員來自各國,包括台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澳洲科廷大學,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台灣及香港自由報名學員,以及台灣中部教師。 |
|
|
|
|
|
|
|
夥伴學校校長.雲科大主管.工作營講師.學員大合照 |
|
|
|
| |
|
|
Alan Kay曾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它創造出來。(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此句名言亦是本次工作營所想要表達之概念,來自世界各國的創新設計者與參與學員齊聚一堂,藉由發想創造以及創新技術,實踐其創意構想與創造力。 |
|
|
|
|
|
|
|
(吳宜瑾 ext:60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