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5日第476期
首頁│ 最新消息│ 諮輔專欄│ 專題報導│
 
  圓點  在斷捨離練習中向「好命」靠近
     

【雲林科技大學 孫中肯諮商心理師】

     

      「東西買了,為什麼不用呢﹖」他看著那些物品,悠悠地說…

………………………………………………………………………………

     
      假日,再度做了「斷捨離」的練習,將一些靜置在架上許久的書籍送到二手書店,看似全新,但我幾乎用不到的物品運到資源回收中心!不管二手書店或者回收中心的負責人,短短一句話,卻重重撞擊我心!
     

      「現在書難賣,尤其是『教科書』!
     

「看起來再怎麼新,沒人買走就是『沒用』!」

     
      望著那些曾經以為很重要的參考書,或者某段時期認為自己可能感興趣的特定讀本,我突然有種「罪惡感」,覺得很對不起這些嘔心瀝血將作品完成的「學者」與「作家」,不曉得他們如果知道自己的創作「乏人問津」,甚至被「丟棄」,會是怎樣的心情﹖回到世俗的眼光,我則是體會到,一本書一經拆封,除非將內容好好地消化吸收,轉化成為屬於自己的「知識」,否則,是很難「增值」的!就算作者是再有名的人物,它的命運還是可能淪落到「垃圾場」!而當年我用300、500、1000將它們帶回家,卻不曾好好地與之連結、對話,只是「灑錢於無形」,根本就是「猴死囝仔」的行為!
     

     

「東西買了,為什麼不用呢﹖」以前以為是「節儉」,現在看來根本是「浪費」!

     

「舊的還可以用,新的就先放著吧!」

     

「那是某位親朋好友送的,收好喔!」

     

小時候總是有長輩耳提面命地說:

     

「舊的用(吃)完,才用(吃)新的!」

     

「東西要『省』著點用!」

     

「『還可以』就不要丟!」

     

「別人的心意要『珍惜』!」

       
      這些不都是「傳統美德」嗎﹖怎麼到了資源回收中心,我卻深刻覺得好「浪費」,浪費了眼前的「曾經美好」!泛黃的筆記本,過時的卡通圖案杯盤,節慶時收到的紀念品,多年前親友致贈的禮物……,依然「完好」卻不再「美好」,真的可惜!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它的「保鮮期」!
       
      於是,對自己做了一個「宣示」:我不要再受到「傳統美德」的禁錮,現在起,吃「最新鮮」的食物,用「新入手」的物品,「拒絕」不需要的禮物,確定「立刻要看」的書才買,讓一切的美好得以滋養我的身、心、靈,這樣子應該可以更「好命」吧!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曾經是「乖學生」,老師說要買的書一定買﹔或者嚮往過「飽讀詩書」,最後發現自己真的不是文青﹔又或者不自覺地承接了長輩教的「傳統美德」,可越來越發現「匪夷所思」、「不合時宜」,還來得及,現在開始用全新的姿態過生活,我們都值得擁有「好命人生」!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吳博凱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