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1日 第445期
首頁│ 最新消息│ 研發成果│ 交流園地│ 藝術中心畫題│ 專題報導│
 
  圓點  張文山老師與智慧農推計畫
     

      校園記者:本校創設系生劉 真
     
      2015年雲林科技大學數媒系張文山老師與同校李傳房老師、盧麗淑老師共同組成「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之核心團隊,持續推動「智慧農推」計畫。智慧農推至今已是第三年,其優良成效也建立了農鄉推廣與教育之創新典範。
     
     
(雲科數媒系張文山老師 資料來源: Facebook張文山)
     
      由智慧農推聯盟建立的「土庫基地」
     
      智慧農推聯盟全名為「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此聯盟以雲林科技大學為中心學校,結合中、南部地區多個夥伴學校,聚焦於農業文創、農業休閒、農業產銷之主題,以跨校合作教育並結合在地產業、場域夥伴及友善農業多元化之合作單位,協助地區發展創新農產業特色。
     
      2016年6月智慧農推聯盟於雲林土庫庄役場建立了「智慧農推整創培育基地」。土庫基地以培育創新人才為建置目標,並引入了最新科技軟硬體技術。此技術除了幫助聯盟師生與農鄉擁有更便利的實體溝通平台,更有效串聯場域工作站資源與雲林生活工藝產業發展計畫,增進整合型智慧農推人才培育的發展。
     
     
(張文山老師在紙生活工藝工作坊的教學 資料來源: Facebook張文山)
     
      智慧農推導入ICT技術之應用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未來的農業不再只是傳統產業,而是青年學子與農鄉居民合作與共享,並以大數據方式建立農業知識庫,將較具知識化之概念導入農鄉社會。因此張文山老師特別將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帶入了智慧農推計畫中,除了結合中、南部地區夥伴學校開設ICT相關課程,更建置工作站模型提供學生模擬應用。
     
      以文山老師的「資訊設計」課程為例,課堂上學生除了將iBeacon、AR、QRCode等ICT技術導入場域模型,還可練習運用各種創意於場域模型上,提升感測系統之測試工作的成效。老師期望未來學生對於ICT操作成熟後,能進一步落實於實際場域,提供智慧農村建置的新契機。
     
     
(資訊設計—林北場域工作站模型 資料來源:智慧農推聯盟)
     
      策劃見學活動,提升農鄉知識
     
      由智慧農推聯盟中心與各夥伴學校輪流策畫的智慧農推見學活動,目的是增加農鄉知識學習的機會。計畫師生一同進入農鄉,親身觀察農鄉並討論其問題,最後與產業專家共同激盪。2015年完成的9場見學活動成效良好,包括10月的虎尾場域參訪暨經驗交流分享會。智慧農推的師生們走進北溪社區,了解屬於北溪的在地文化,同時駐村青年也分享經驗給師生們。2016年至今也持續見學活動,除了雲科大,中、南部各夥伴學校也積極投入此活動,同時智慧農推整創培育基地協助優秀概念進行小批量生產與提供產品展銷,讓更多人接觸農鄉知識。
     
     
(虎尾北溪的剪紙藝術村 資料來源:智慧農推整合創新聯盟 Facebook)
     
      智慧農推結合ICT的成功運用
     
      雲科大與各夥伴學校自2015年開始推動智慧農推,從人才培育課程到ICT的運用效果逐年彰顯。2016年智慧農推結合ICT,成功推廣農鄉知識之範例更是不勝其數。
     
      舉例來說,雲林科技大學的「重興社區部落格導覽QRcode」,藉由田野調查、視覺設計、質性研究及故事行銷,協助林內鄉重興社區,找到未來創意產業與農特產品再加工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嘉義大學也推出「慢行‧微旅」,以上林社區的慢行特質,為社區製作上林景點說明牌、明信片和戳章,並結合ICT製作有聲導覽系統,表現上林社區鄉村文化的歷史故事;另一個例子,明道大學「田尾鎮安宮三山國王」的互動電子書,以傳統廟宇的求籤文化做發想,設計出互動式求籤的文創產業,藉此將在地傳統特色發揚光大。最後虎尾科技大學的「小鎮地圖」也是成功案例之一,建置虎尾墾地里的電子地圖,方便使用者清楚了解小鎮景點資訊,還可自行設計遊程服務,除了十分便捷也非常地個人化。
      下一篇:盧麗淑老師與智慧農推計畫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楊智傑
  按鈕 編       輯:雲聲編輯委員會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