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第488期
首頁│ 交流園地│ 產學合作│ 諮輔專欄│ 藝術中心畫題│ 競賽成果│
 
  圓點  快樂從心開始
     

【雲林科技大學 諮商輔導中心 林佳吟心理師】

     

      你真的快樂嗎?這是來自書籍《心簡單:尋找生活意義的法則》,內文第二頁,整個篇幅就用這六個字佔據滿版,發人深省。如果我現在請你思考,你真的快樂嗎?你的回答是甚麼呢?是還好、是普通、還是差不多、就這樣,還是能果斷的回答我很快樂?為何這麼簡單的問題卻回答的那麼的猶豫。
     
      開心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但現代人一不小心就會滑手機一天。因為科技的發達,讓我們接觸到他人的生活僅需要彈指之間,上上網FB、IG的滑動,便可以得知他人近況如何,以及在做甚麼事情。頓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悲從中來,開始羨慕他人為何可以過得如此瀟灑、快活,而自己卻要躺在床上就像枯萎的花朵,自己都不愛自已。可能還會,開始抱怨生活,怨嘆上蒼的不公平與裁斷。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使我們經常不快樂,不滿足。但如果照著網路上流傳的這麼做就會快樂嗎?這個想法顯然大錯特錯,我們都有自知之明,但我們仍然還是會因為網路上的流傳而選擇買那個、買這個,試圖跟上別人的腳步,以平衡自己內心的空洞。
     
      最近我與友人一次談話提到,現在的年輕人會越來越辛苦,以後壓力會越來越大,朋友與我年紀相仿,點頭如搗蒜,語重心長的說:世界太大、誘惑太多,該學的東西自然只增不減,從小就得跟自己比、跟他人比、跟世界比,沒完沒了。
     
      您現在幾歲了?你快樂嗎?你現在所擁有的東西足以讓你大方承認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嗎?我想你漸漸會發現,擁有的東西越多並不代表能獲得越多的快樂,因為真正的快樂是要源於內心,在此推薦一本《真實的快樂》書籍,書裡運用正向心理學與傳統科學的結合起來印證與教導許多,不透過外力使自己真實的由內在湧出的快樂情緒。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enman)提出的,稱作快樂水車(Hedonic treadmill)用來解釋快樂來的越快,消失的越快。他運用水車的形容來解釋生活環境的改善與生活滿意度沒有太大的關連。《心簡單:尋找生活意義的法則》的故事即是活生生印證此理論,書中提到,約書亞和萊恩是人人稱羨的「人生勝利組」,但是他們並不快樂,於是他們努力賺更多的錢,買更多更大的房子,想要藉此獲取快樂,但結果不如預期,生活僅是無止盡的渴望與不滿足。於是他們踏上了極簡主義之旅,用了21天印證了生活中用到的物品僅約個人全部的2成,其他都成了裝飾品或根本忘卻他存在的意義。你或許也可以嘗試紀錄在21天裡面,自己會使用到的物品有哪些,而為何是21天,因為習慣的養成只需21天便可形成,這是大量實驗與實踐的結果。
     
      記得幾年前紅極一時的斷.捨.離概念嗎?「斷捨離」並不是主張簡樸或清貧的生活,而是藉由對物品進行「減法」來為自己的生活加分。在每個當下都只使用最少量,但最好是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如此一來,不僅周圍的環境變得清爽,連帶也會改善我們的心靈層面,更奇妙的是「斷捨離」是個自動機制,只要一旦開始行動,這個過程就會不斷循環,從外在到內在,讓你整個人煥然一新!
     
      最後,如果您因為上班已經疲於奔命,無法再閱讀文字來接受新觀念,推薦你觀賞一齣電影,《100樣東西》,此電影亦是探討快樂如何擁有,與上述觀點異曲同工之妙。片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很適合特別提出來給各位反思,「快樂就像水,想要抓住它,你就必須握緊拳頭去完成人生」。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獲取由內而外最真實的快樂,何不趁著這個假日閱讀上述幾本好書,或好好與心愛的家人、朋友一起觀賞《100樣東西》,開始將自己的人生重新整理,好好的斷‧捨‧離吧!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吳博凱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