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1日第485期
首頁│ 最新消息│ 學術交流│ 交流園地│ 產學合作│ 諮輔專欄│ 藝術中心畫題│
 
  圓點  獨一無二的人生意義
     

【雲林科技大學 諮商輔導中心 陳宥語輔導老師】

     

      凡事之於每一個獨特個體,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定義,人生也是。猶記得大學初入助人領域時,教授社會工作概論的老師劈頭就問「對你而言,社會工作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初成為新科小大一的我來說,心裡的自己只有千百個問號,然後一邊想著:就再去找課本定義就好了吧。然而在歷經幾年的專業訓練後,這個問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發酵、改變。
     
      大約是去年尾的一齣日劇「健康而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劇中描述社工在執行低收入補助評估與發放的業務過程與掙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或許在於,女主角在無相關專業背景的狀況下進入了公部門的生活課工作,於故事剛開始,女主角就經歷了當事人自殺身亡的震撼,但後續在與他位當事人互動的過程仍選擇不斷練習、貼近當事人感受。女主角的這段故事與自己專業成長的過程有很大的共鳴,很多時候助人工作者在遇到當事人強烈情緒的時候,不是選擇直接反擊,反而是收下情緒進行內省與反思:「究竟在我眼前的當事人發生了什麼事情,而眼下我做什麼才是真正對他有所幫助的行動」,甚至有時候,身為助人工作者的自己,也常會需要透過督導以及諮商去整理自己,才不會助人不成,給了無關痛癢的建議,反成為加劇壓力的來源,而這些感同身受的同理歷程、自我經驗的整理往往才能夠淬鍊成為對當事人有用的反饋與行動。
     
      五月中旬,由於生活遇到了一些起伏,在不想要自己的狀態影響到諮商工作與對當事人評估的狀況下,我選擇自費去尋找諮商資源進行自我整理。即便自己已然是助人工作者,在跨出求助步伐的過程中仍有很多掙扎:「花這個錢真的有必要嗎?」、「談自己的困擾好困窘尷尬喔…」。但直至諮商六次結束,除了鬆一口氣,感嘆還好自己有好好來進行整理之外,我覺得更讓我深刻反省之處在於,原來當事人要求助的歷程是這樣的不易,心裡的掙扎原來是這樣的反覆來回。親自走一遭,也才懂自己想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去面對生活的起伏、自己想要怎麼去定位人生的遭遇,更甚而言,這樣的遭遇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而自己下一步會想要怎麼做。
     
      回首當初老師的問題:「對你而言,社會工作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轉變成更廣義的:「對你而言,助人工作是什麼?」。再者於人生層次,大概是:「這樣的工作,對我的意義是什麼,而我想要我的工作長成什麼樣子?」。我想不管是來面對來諮商的當事人,還是面對我自己的生活及人生,我所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彼此可以更貼近與自己的距離,在真實感受、看清楚自己的狀態後,陪伴彼此走一段生命的路途。我不確定過了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我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會不會有所不同,畢竟人生的意義是隨時間不斷推移的歷程,但或許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是只有當自己貼近內心,不斷整理、反芻這些生活的大小事情,所謂「人生意義」才會有清楚或更進一步決定的可能。最後,當我抱著這樣的初衷,不管是我或者我的當事人,彼此的生命意義才得以形塑並且真真切切的在生活中落實。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吳博凱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