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獨樹一職的創作展覽:意念的意象—紀向數位 藝術展 |
|
|
|
校園記者:本校創設系生劉 真 | |
|
|
|
|
|
|
雲科大藝術中心於88學年度成立,目的是均衡發展「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教育,並且提升校園藝文氣息;93學年度藝術中心調整為一級單位,秉持「科技、人文、藝術」相結合的理念,以藝術情境潛移默化培養本校師生的藝術涵養。中心內完善的設施提供雲科師生及附近社區民眾一個優良的藝文空間,現有典藏作品更多達六百餘件。 |
|
|
|
|
|
|
|
隨著藝術推廣教育的普及化,藝術中心配合通識課程開課,邀請創作家親臨現場揮毫示範教學,並舉行藝術相關學術研討會,增進學生藝文技能。除此之外藝術中心也提倡「校園環境藝術化、校園藝術活動國際化、藝術展演活動多元化以及校園藝術活動社區化」,期許透過活動提升師生的人文藝術學養與國際觀。 |
|
|
|
|
|
|
|
雲科大藝術中心提升校園藝文氣息
| |
|
|
|
|
|
|
數位藝術創作,有別於傳統的創作手法 |
|
|
|
|
|
|
|
2018年5月底至6月底,藝術中心展出為期一個月「意念的意象—紀向數位藝術展」,作者是有數十年創作經歷的紀向老師;紀老師曾多次於台灣各地舉行個展,也是現代眼畫會、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以及中部雕塑協會的會員。 |
|
|
|
|
|
|
|
本次展覽以數位藝術創作為主,是一種新型態的創作方式。含有數位科技的藝術創作可稱為數位藝術,然而數位科技在許多創作當中不完全被視為工具,而是進一步成為思考與創作方式的「媒體」。數位時代的來臨,讓傳播科技逐漸成為藝術領域中的顯學,而數位科技更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創作環境。現今時代的藝術家正對於傳統創作的思維進行解構,反傳統的視覺觀念創作紛紛產生,這同時使得二十一世紀以來的藝術思潮變得多元而富變化性。 |
|
|
|
|
|
|
|
《不是黃山》(左)以及《浮現》(右),圖片來源:紀向數位藝術展 |
|
|
|
|
|
|
|
紀向老師的數位藝術展 |
|
|
|
|
|
|
|
紀老師的創作一向尊崇「心念、新念、風格」,並且試圖離開傳統藝術的領域,嘗試以電腦數位形式創作出非傳統的平面視覺繪畫。 |
|
|
|
|
|
|
|
紀老師表示:「數位藝術創作是延續一般的藝術創作形式。作品的最終形式出自於創作者個人的思維語言;作品的完成即是由一貫的創作探索構成。視覺美感是無庸置疑的,存疑的是數位藝術的創作形式,可否一般收藏、接受?這些已經不在創作企圖的思考範疇了」。 |
|
|
|
|
|
|
|
紀向數位藝術展作品
| |
|
|
|
|
|
|
藉著數位創造,創造心中的夢 |
|
|
|
|
|
|
|
紀向個人探索「非人文存在美學」多年,希望能用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不同的藝術創作,同時跨越人文既定存在美學。在數位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種種作品的表達呈現了更多元的藝術表現,不論對於心性風景,或是超現實的美學,都有一種不同於一般藝術創作更多元的表現。 |
|
|
|
|
|
|
|
紀向老師提到:「在此一切超現實的夢想,自我意念的意象蘊蘊而成。藉由數位創作完成我的夢,也因由數位的認知,營建心中的夢與我期待的王國。夢不是真,但是夢想成真是一種最真實的期待。我完成了數位藝術,數位藝術也完成了我。」 |
|
|
|
|
|
|
|
紀向數位藝術展作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