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1日 第443期
首頁│ 交流園地│ 諮輔專欄│ 藝術中心畫題│ 競賽成果│
 
  圓點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愛情裡跌跌撞撞?-談重建安全依附邁向安定親密關係

      【雲林科技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徐安立老師】
      國內許多研究都指出成人在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模式受到早年(幼年)的依附風格所牽引(林佳玲2000;王郁茗、王慶福,2007)。因此近年來亦有許研究者持續針對成人的愛情依戀(依附)風格進行研究與書籍撰寫,像去年與今年就有「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以及「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兩本熱門暢銷書籍是在探討關於成人依附風格,(這兩本書籍在本校的圖書館亦有購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借來參閱)。
     

      常常我們在感情或是人際關係當中不斷的跌跌撞撞、重複著受傷歷程,例如總是被自己信任的所背叛;總是遇到不珍惜自己的對象;很想與他人親近但心裡總是跟他人有著很大的距離,無法投入與靠近;對於感情總是感到十分沒有安全感,時常感到焦慮不安;在感情裡覺得沒有自信,很擔心有一天會就這樣被丟下。這些擔心與苦難都是常見的人際依附類型的原罪所影響著。
     
      每個人的家庭經驗是最初我們學習親密互動的模型以及學習與他人連結情感的發源地 (李正源,2016),因此從幼年時期受到父母或主要養育者照顧(互動)的方式、互動時的感受,以及為了滿足自身的情感或是生存需求,所發展出的互動策略 (杜淑芬,2017),這些人際互動的策略就像印記一樣,一路伴隨著我們長大。例如從小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是較忽略情緒,甚至疏於照顧的情況下,我們學習到透過哭鬧,就可以得到關注與照顧,成年之後,為了要獲得他人的關心或尊重,人際互動的方式就有可能透過惹怒、傷害別人或自己來讓自己獲得重視以及與他人的連結;又或是從小父母的掌控慾很強、過度干預、高度指導及高壓的涉入孩子的生活,孩子若不聽從,就又打又罵,情緒勒索,讓孩子學到只有順從妥協,才能平復他人情緒,因此成年之後一旦遇到人際間的衝突,就會自動化的選擇隱忍、妥協,委曲求全,在愛裡沒有自己。另外上述的成長情境下,若個體學習到的是關上耳朵,透過虛應故事、表面工夫來遠離風暴,那成年之後,就容易在人際關係中與人較疏離,想親近他人卻又留在原地,甚至進入到親密關係時,下意識就想要逃離關係,因此做出許多傷害感情的事。
       
      上述的例子都是不安全依附的類型中很典型的人際互動歷程,當個體是安全依附類型的時候,能以正向的角度看待自己及他人,並認為自己是有價值、 值得被愛,而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感受到他人對自己是接納的而且回應是善意的,因此所採取的人際互動歷程是有彈性的,能因著狀況時而調整策略,不會委屈自己的需求的同時,亦能顧及到他人的需求,在自我獨立與親密關係中怡然自處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7;徐安立,2017)。然而當個體是屬於不安全依附的類型時,就可能因著僵化的人際因應策略來面對所有的人際挑戰,並且在過程中無法真正滿足自己想要與人連結的需求與期待,但在無法擴充適切的人際互動因應策略之下,只能無限的不斷重演著受傷的人際互動歷程(杜淑芬,2017)。
     

      【參考資料】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7):人際依附風格、性別角色取向與人際親密能力之評量。測驗年刊,44(2), 63-78。
       
      王慶福(2000)。當男孩愛上女孩: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愛情關係與關係適應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177-201。
       
      李正源(2016)。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課程講義。中區大專校院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巡迴諮詢—輔導工作研討會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杜淑芬(2017)。人際歷程治療。活出關係中的自我與人我:人際歷程取向應用於諮商輔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安立(2017)。關係中的自我。「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智慧樹平台直播課程講義,國立交通大學。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楊智傑
  按鈕 編       輯:雲聲編輯委員會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