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本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系博士 王新衡老師 |
|
|
|
|
|
|
|
校園記者:本校應外系生劉 真 |
|
|
|
|
|
|
|
原在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任教的王新衡老師,因為是雲科的校友,對母校有深厚的情感,於2016年8月轉任至雲科大文資系擔任助理教授。他的專業領域為「地方文化館與社區營造、歷史空間博物館規劃、都市再造及文化產業博物館導論」等。 |
|
|
|
|
|
|
|
|
|
|
|
|
|
|
|
回鍋文資系,是老師也是學長 |
|
|
|
|
|
|
|
王新衡老師1998年於雲科就讀環安系二技部,2000年進入文資所念碩士,2008年獲得獎學金後至日本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系就讀。王新衡老師以學長身分任教於文資系有助於勉勵同學用功念書,例如5/19-20山海觀文化資產學術年度研討會,17年前當時的老師創辦首屆研討會,回雲科大任教時輪到自己來籌辦,王新衡老師表示這是世代傳承的象徵,具有使命感。 |
|
|
|
|
|
|
|
在故宮博物館摔到翠玉白菜? |
|
|
|
|
|
|
|
王新衡老師曾擔任過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助理,主要從事文物數位典藏、保存環境與文物材料、結構分析等工作。王新衡老師曾為鄭成功畫像、清朝的金碗等國寶級文物進行材料分析。有一次老師協助長官更換展示櫃內的活性碳,輪到翠玉白菜的展櫃,老師的活性碳不小心掉到地面,發出如玉石碰撞般清脆的聲響。當時,空氣瞬間凝結,大家都以為是翠玉白菜落地了,幸好只是虛驚一場。 |
|
|
|
|
|
|
|
|
|
|
|
|
|
|
|
日本城鄉地區,連小學生都有禮貌 |
|
|
|
|
|
|
|
王新衡老師在東京大學的西村幸夫教授研究室從事傳統聚落與社區營造的調查研究。田野調查可以發現日本各地風土民情,例如在日本城鄉地區遇見中小學生時,他們習慣很有禮貌地跟陌生人問候;與當地居民相處時,他們也會特別關心留學生和外國人,非常有禮貌。王新衡老師表示深入日本城鄉調查時可深刻感受到日本人的嚴守規範,每項事務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執行,是個講究制度及標準的民族,且重視輩分及禮儀。 |
|
|
|
|
|
|
|
311大地震災後復興,受到災民激勵 |
|
|
|
|
|
|
|
311東日本大地震後,王新衡老師與研究室團隊到岩手縣進行災後復興。由於海嘯之故,災區現場幾乎被大海吞噬為平地,當時老師的團隊與原居民共同成立復興台屋,讓住民聚集討論如何重建。這時有位老師指著現場住民們坐的一張桌子問到:「那張老舊的桌子也該保存嗎?」王新衡老師回答:「海嘯摧毀家園,住民們現在正利用那張桌子規劃災後復興藍圖。這幾十年來如果此張桌子一直扮演著住民討論地方重生的會議桌,就應該將它保存下來,讓後世知道災民們的辛苦與努力。」王新衡老師提到在執行任務時向住民學習是最快樂的,無論是住民們勇敢的求生意志或團結精神都讓老師上了寶貴的一堂課。 |
|
|
|
|
|
|
|
文化資產賦予人們向前的勇氣 |
|
|
|
|
|
|
|
王新衡老師表示文化資產最迷人之處為,地方誓死保存先祖遺留的文化資產並轉化成發展的驅動力。文化資產是人類共有的財產,是紀錄先人胼手胝足努力的歲月,因此必須維持地方文化價值核心,同時符合當代社會所需機能。文化資產是綜合性科學,不只是人文科學,更需要現代科技的輔助,也是未來產業發展重要一環。文化資產不僅是地方的文化資源,更賦予後世向前的勇氣,甚至能提醒人們勿重蹈覆轍,這也是王新衡老師選擇文資領域當作職業之原因。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