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鐵國山抗日風雲120年 |
|
|
|
雲科校園記者:王政中(科法所碩一) |
|
|
|
|
|
|
|
鐵國山事件,是台灣抗日史上的重大軍事行動之一,影響了雲林地區,也鼓舞了整個中南部人民的抗日信心。自乙未割台以來,台灣人對日本統治的武裝抗爭從未停止,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抗日三猛」,簡大獅、柯鐵虎和林少貓。而柯鐵虎是中部抗日的代表,他出身於雲林,為人豪爽,武功高強,在現今古坑的大坪頂,成立鐵國山政權,展開長期的抗日行動,過程中雖有雲林大屠殺,,但更堅定了柯鐵等人的決心,但終究是無法與軍備強盛的日軍一搏,讓鐵國山事件,成為殖民統治的一段插曲。 |
|
|
|
|
|
|
|
乙未割臺 |
|
|
|
|
|
|
|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被清朝政府割讓給日本,結束了清朝在台灣兩百多年的統治。台灣人民聞訊,哀鴻遍野,但這遠遠不及於他們的憤怒程度,所以台灣民主國的成立,不只代表台灣人的決心,也點燃了台灣抗日事件的燎原之火。 |
|
|
|
|
|
|
|
此時,離台北百里之遙的雲林,自古以來就是個草根性很強的地方,對於日本接下台灣統治權的事情,自然是難以接受。在現今的古坑鄉,有一山岡,名為大坪頂,距離斗六市區約二十餘哩,三面溪谷環繞,東南面與險峻山地相連,地勢險要且易守難攻。當時人民為避免日軍的侵擾,多往此地躲避,並且以此為據點,開始跟日軍打游擊戰。日本人不堪其擾,便想收買當地人,來指引他們攻打大坪頂,但當地人一邊敷衍回應日本人,一方面去告訴住在大坪頂的居民,日軍預備進攻的計畫,使得日軍久攻大坪頂不下。 |
|
|
|
|
|
|
|
鐵虎與鐵國山 |
|
|
|
|
|
|
|
但這樣一直以打游擊戰的方式對抗日軍,並非良久之策。當時,有位名為柯鐵的年輕人,家裡世代製紙為業,但他身手矯健,且善於用槍。一日,他與他的夥伴準備前往大坪頂,大坪頂四周皆有軍隊駐紮,柯鐵決定給予欺壓台灣人的日軍一些教訓,他憑藉著自己武功高強,決定單槍匹馬伏擊日軍。他躲在山谷,只用幾道槍聲,就讓日軍大為驚恐,以為有眾多武裝部隊在山上準備突襲。經歷這次的勝利後,柯鐵加入了抗日義軍的陣營,數次率眾攻擊日軍,斬獲良多,因此外人又稱他為「鐵虎」。 |
|
|
|
|
|
|
|
柯鐵照片 |
|
|
|
|
|
|
|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457605.aspx 出自中文百科在線 |
|
|
|
|
|
|
|
在柯鐵於大坪頂抗日時,有一人名為簡義,本來是劉永福的部屬,感嘆台灣人在抗日的過程中,犧牲太大。所以在日軍進駐至大蒲林(現嘉義大林),決定仿效辜顯榮,投降日軍,並擺下宴席款待日軍。豈知日軍為證實簡義的誠意,要求獻出婦女百人,這項決議當然被簡義所拒絕,日軍竟因此強姦婦女數十名,簡義大為憤慨,決定率領義軍與日軍對抗,但寡不敵眾,轉而前往大坪頂投奔柯鐵。 |
|
|
|
|
|
|
|
大坪頂上,已經聚集了嘉雲地區的鄉勇豪傑,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當時日軍雖然宣稱平定全島的反抗勢力,但南北的大小動亂卻不曾停歇,一直困擾著日本的統治。總督府決定調動彰化、嘉義、台中等地駐軍,傾全力攻打大坪頂。但日軍其實對當地環境不甚熟悉,所以難以掌握義軍的動向,當地村民也不想協助日本人情況下,日軍就難以掌握義軍的軍情;加上抗日義軍決定在山上設下埋伏,一方面保存實力,另一方面則不須正面迎擊配有精良裝備的日軍。
|
|
|
|
|
|
|
|
在日軍上山後,由於道路狹窄、雜草叢生,日軍人數眾多,不便行走。突然,「砰、砰、砰」數聲槍響,義軍好似天降神兵,殺的日軍措手不及。日軍被打得節節敗退,當時帶兵的少尉、中尉或是較高階的隊長,有的死、有的傷,最慘烈的是中尉中村益明,被義軍凌遲致死;其餘的兵士,則死傷三百多人。日軍以武力平定台灣時,可說是屢戰屢勝,遭受到如此嚴重的傷亡,可謂少見。義軍在這次的勝利後,眾人都認為大坪頂如鐵一般堅固,所以將其改名為鐵國山,起義諸人並推簡義為首領,立鐵國旗,號稱天運元年,打著「禱捷上帝」、「奉清征倭」等旗號,儼然形成一個獨立政權,更寫下了下面這段誓師文,表達了抗日的決心: |
|
|
|
|
|
|
|
去年日賊,來侵疆土…任意肆虐,無大小之罪,無善惡之分,無黑白之辨,唯嗜殺戮…爰招英雄,聚鎮鐵國山。與伊抗拒,誓欲滅彼;朝夕克復臺灣,實為我臺生靈… |
|
|
|
|
|
|
|
至此,原本只是一處平凡的的大坪頂,轉變成以抗日為目標的鐵國山,開啟了雲林地區對抗日本的序章。 |
|
|
|
|
|
|
|
日治時期斗六支廳
出自1915年《臺灣寫真帖》第1卷第7期
|
|
|
|
|
|
|
|
雲林大屠殺 |
|
|
|
|
|
|
|
但就在抗日義軍節節勝利時,一場沒人預料的悲劇,正慢慢的孕育。由於抗日義軍有鐵國山作為天險,加上熟悉地形,所以能善用地理上優勢來對抗日軍,讓日軍屢次受挫。鐵國山政權成立後,簡義和柯鐵為了讓政權更加的穩固,就商議率軍下山,突襲駐紮於斗六市區的日軍,經歷一番激戰後,拿下了斗六市區,是當時抗日事件中,少見的一次勝利。日軍對此大感憤恨,所以自1896年6月20日到1896年6月23日,開始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主要針對斗六和古坑地區,把村莊皆稱作「匪窖」全加以焚燬,四處報復屠殺,連婦女幼兒也不放過,且縱火民房4925戶,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雲林大屠殺。 |
|
|
|
|
|
|
|
大坪頂殉難碑
此為戰死者之墓,應為日本政府埋葬陣亡日軍而立的 紀念碑
出自1899年《台灣名所寫真帖》
|
|
|
|
|
|
|
|
由於這場大屠殺,牽連甚廣,震驚了日本政府,連外國報紙都認為這次的軍事行動,是非法且不人道。總督府為讓事件盡早平息,當機立斷的對下達指示的斗六廳長免職,並對受害居民有所賠償。但經歷過這次的大屠殺,雲林地區的人民更加的支持鐵國山義軍,使得更多的人響應抗日行動。日本總督府先採取懷柔政策,一方面安撫當地居民,一方面派辜顯榮和陳紹年進行懷柔政策,成功說服簡義下山歸降。 |
|
|
|
|
|
|
|
敗走 |
|
|
|
|
|
|
|
在簡義下山投降後,抗日義軍並不因此而失去鬥志,改推舉柯鐵為領袖,繼續對抗日本。在屢屢無法解決雲林抗日義軍的情況下,日軍將討罰司令部設於崁頭厝(今古坑鄉永光村), 並且重新投入大量軍力,對大坪頂展開掃蕩,日軍靠著軍隊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並記取了前次的教訓,決定使用火炮猛轟鐵國山,終於在1896年年底,佔領大坪頂。但柯鐵所率領的義軍,仍舊沒有放棄對日本的抵抗,他們潛入深山當中,不時下山偷襲派出所和日軍駐紮地。 |
|
|
|
|
|
|
|
柯鐵雖然失去鐵國山為根據地,但他仍想將其奪回,於是在1897年,於現在的雲林和嘉義一帶,不停的對日軍打游擊戰,期盼有朝一日能奪回鐵國山。但日軍早在山的周圍佈下重兵防守,柯鐵所率領的抗日義軍,始終無法順利完成目標。在這段期間,抗日義軍雖有勝利,並造成中部日軍不小的壓力,但終究無法擊垮日軍。 |
|
|
|
|
|
|
|
1898年,新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後,他們了解軍事不是征伐的唯一手段,因為勞民傷財,且成效不大。根據傳說,後藤新平認為台灣人「貪財、怕死和愛面子」,所以招降和安撫政策,就成為總督府在面對抗日份子時的優先考量。柯鐵等人,雖有辦法抵抗武力,卻抵擋不住金錢與權力的誘惑,陸續的被日本招降,其他不願投降的義軍,便被日軍各個擊破。柯鐵雖投降於日本,但日本的招降僅是一場騙局,口頭上答應讓柯鐵保有一定的武力,但過沒多久,就以此為由,欲除之而後快。柯鐵被迫再次率軍對抗日本,但響應人數已大不如前。1900年,隨著柯鐵積勞成疾而病逝,其手下義軍迅速被平定,古坑的抗日事件,便畫下了休止符。 |
|
|
|
|
|
|
|
結語 |
|
|
|
|
|
|
|
悠悠歲月,冉冉而過,現在再行至大坪頂上,只剩無限懷念和惆悵。看著鐵國山三字,想像當年,日軍和義軍的激戰、柯鐵一夫當關的威猛、轟隆隆的砲聲彷彿仍存在於山的周圍。簡義和柯鐵等人,直把大坪頂當成水伯梁山,持續反抗日軍的政權。在水滸傳的結局中,一百零八條好漢全部都接受招安,但結局卻少有善終;群聚於鐵國山的草莽豪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情況呢?從簡義、柯鐵到殘餘的義軍,都是面對到如此的情況,唐太宗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之言,可為不假。 |
|
|
|
|
|
|
|
台灣歷史,還有多少像柯鐵的歷史人物,仍躺在鄉野中,或者僅在課本中一筆帶過,我想應該是不可計數。若能多有人寫出這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相信身處現代台灣的我們,可以藉由認識這些人物,與我們土地的距離更為緊密。 |
|
|
|
|
|
|
|
參考文獻 |
|
|
|
洪棄生,《瀛海偕亡記》,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1959 |
|
|
|
翁佳音,《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稻鄉,2007 |
|
|
|
許世楷,《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玉山社,2006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