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01日 第422期
首頁│ 最新消息│ 研發成果│ 學術交流│ 交流園地│ 產學合作│ 諮輔專欄│ 雲聲文苑│ 專題報導│ 圖書館訊息│ 競賽成果│
   
  圓點  關於改變的故事
      諮商輔導中心 實習心理師吳宗儒
      人的一生,有許多需要學習改變的時候。「改變」讓我們可以正向成長,活得更好。儘管改變是人生功課,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歷程。
     
      網路上有個故事:有一隻猴子,他只要砍斷尾巴就能變成人,但猴子怕痛、怕冒險,也捨不得自己的尾巴,因此最終沒有砍斷尾巴。這個故事道出人們要改變的不容易,改變就像要離開舒適圈,讓人不舒服又害怕。
       
       有些人在改變的過程中遭遇挫敗,從此一蹶不振,認為自己再也無力回天了,從此患上「大象症候群」。為什麼叫大象呢?
       
      有一隻大象,他小時候腳就被拴住,由於當時力氣弱小,他只能乖乖被鎖鍊限制活動,但他從此認為自己無法掙脫,儘管長大後有了力量,卻也不願再嘗試,失去逃離的念頭。
       
       改變的開始常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覺察。就跟天氣熱了你會想開冷氣一樣,覺察就像感官,影響著我們。
       
      有一個計程車司機,他每天都載送無數的客人,他對每一個客人總是始終如一,詢問空調的冷熱、客人下車時幫忙開門,最後面帶微笑對客人道謝。有個人問他說:「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要這樣?」,他回答:「從我覺醒的那一刻。」
     
       那位計程車司機因聽到廣播中的分享,使他發現自己的糟糕狀況,是由自己造成的,決定停止抱怨,開始改變,之後他的收入開始翻倍。
       
      沒錯,從覺醒的那一刻,改變便油然而生。「覺察」幫助我們了解自身狀態,讓我們可以選擇調整自己。
       
     

覺察自己改變的動機和需求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改變的意義都大不相同。舉例來說,你有一個朋友,告訴你運動對於健康多麼多麼的好,你聽起來覺得很有道理,卻一直提不起勁,因為運動對你來說,吸引你的不是帶來健康,而是減肥、保持身材。改變終究要回歸自己,覺得為什麼想做,才有持續努力的動力。

     
      覺察固然重要,但接下來我們必需要做出選擇,才有改變的可能。人每天都在面臨許多選擇,從午餐到大學科系的抉擇都包含在內,這代表如何選擇也是我們必須好好學習的課題。
       
       然而,有些人懼怕選擇,他們認為選擇一個,就等於放棄了另一個,因此他們放棄選擇,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上天、父母,或是其他權威人士,卻喪失自己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
     
       有些人則認為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埋怨環境對他們不友善、埋怨自己的特質不如人,覺得自己的命運全天下最悲慘。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而決定不做選擇,也是你的選擇。例如有一張白紙上被畫了一個小汙點,人容易去注意汙點,卻看不到剩下的白紙仍有許多尚未汙染的地方。
     
      你可能會反駁,有些人天生就生活在貧困的家庭,或是遇到不理想的父母,這些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當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先天的條件,因為人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看看以下這個故事:
       
      一個和尚要雲遊外地參學。師傅問:「什麼時候動身?」,他回答:「下個星期。路途遠,我託人打了幾雙草鞋,取貨後就動身。」,師父說:「不如這樣,我來請信眾捐贈。」。當天竟有好幾十名信眾送來草鞋,堆滿了禪房的一角。和尚指著堆在房間里小山似的鞋和傘,對師傅說:「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部帶著。」,師傅答到:「這怎麼行呢?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料到你會走多少路,淋萬一草鞋走穿了,丟了怎麼辦?」和尚這下明白了師父的用心,他跪下來說:「弟子現在就出發,什麼也不帶!」。
       
         改變就像旅行,旅途上本來就會遭遇許多未知的變數,你無法改變路途上的風險與狀況,你能夠決定的,只有你何時出發。重點不是世界長什麼樣子,而是你想成為什麼樣子
     
      許多人在與他人發生衝突,卻只想要他人改變,認為都是別人的問題。仔細想想,責怪別人比起改變自己還輕鬆的多,在這樣的同時,我們也落入了無法改變的陷阱中。
       
      你可能會說,責怪他人我也沒什麼損失,為什麼我還要費那麼大力氣,去面對改變的痛苦呢?改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會帶來結果。
       
      例如你曾經被某人狠狠傷害,你下定決心,要痛恨他一輩子。你這樣做的結果,讓你每天都要花時間在回憶那段不愉快的過往,然而,他傷你的那一次已經過了,而後來數次重覆的傷害,是因為你選擇不放過自己造成的。
       
      你我的現在,都是我們不斷選擇的結果,而我們必須對這個結果負責。前面有提到,有些人放棄選擇,其實他們是因為害怕對選擇的結果負責。他們把選擇的棒子交給別人,卻不見得換來自己想要的結果。
       
      比起被動的承受結果,主動積極的迎向責任,可能會讓我們更有動力。因為認知到自己的選擇都會帶來結果,我們更願意思考選擇的意義。畢竟,自己的人生自己活比較實在,你說是嗎?
       
      看到這裡,你可以問問自己:現在的狀態,我自己滿意嗎?如果我會想要改變,可能是改變什麼?
     
      現代人經常過著忙碌的生活,為了工作渾渾噩噩,許久沒有伶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可以的話,找時間伶聽自己的內在,覺察自己的渴望,為自己想要的未來做出選擇,接著享受結果、負擔責任,如此一來,人的改變就隨之而生。
     
      上述的「覺察」、「選擇」、「負責」,是完形治療之父波爾斯所提出來的「完形三角」,它們各代表三個重要的部分,在協助人改變中功不可沒,缺一不可。
     
      如果你難以踏出第一步,可以先選擇容易做得到的事,或許是三分鍾就能完成的事,讓自己獲得成就感,最終幫助自己完成較大的改變。
     
       聽到這裡,你還覺得改變是件毫無頭緒的事嗎?換個方式想想,如果你發現你開始思考「改變這件事」,那就你已經開始改變了。改變其實不難的,對嗎?讓我們互相砥礪,貼近自己,亦步亦趨的前進吧。
   
     
  按鈕 發  行 人:侯春看
  按鈕 主任委員:方國定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楊智傑
  按鈕 編       輯:雲聲編輯委員會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