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夢見一個未來的願景時,你會沉浸在美好的畫面中回味,還是起身面對未知的挑戰,好讓想像化為現實呢?」最近聽到許多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對於未來的迷惘,也陪伴不少猶豫是否要轉職的社會人士感到惶惶不安,這些感受在構築職涯的過程中,往往很常見,但也讓人不禁思考,這些感受是如何變得如此巨大,再者,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又可以如何安頓自己呢?
半年前,我毅然決然將學校專任心理師的工作角色放下,投身社區,雖然有著同儕們的指引與陪伴,但卻也不時地感受到一波又一波的不安。當我向內探索這些不安的來源,發現除了現實收入的焦慮之外,也受到不少社會上對於成功或責任的想像框架而約束。在這個訊息流通十分快速的社會,我們時常可以在手機上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充斥著「對我們的期待」,以及「成功應該要有的樣子」,一時半刻,就很容易使我們在自我評價的焦慮中載浮載沉,難以安身。絕多數時候,我們通常可以知道人生不總是一路平順,但當我們親身面臨生活的變動及不穩定,前述的焦慮總在一不留神的時候溜進心中。
「真正的勇敢,是即使面對害怕,也嘗試讓自己站穩腳步並前行」在一門課程中聽到這句話的我心有戚戚焉。或許在充滿未定的職涯轉換過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好地學習安頓自己,同時也更投身於專業的修練。《專家之路》這本書裡頭提到了一些實現自我以及踩穩步伐的路徑,其實這條路本身並沒有捷徑,更多的是需要專注於眼前的基本工作,仔細投入觀察,苦熬打磨實現理想的技能,才有機會獨當一面,駕輕就熟。像是曾學習騎腳踏車並獨自外出的我們,或許終有可能歷經跌倒,但揣摩別人如何運用身體的肌肉踩踏控制,實際親身嘗試且修正,才能體會迎風前行的滿足;又像是渡過乏味工作的學徒,歷經心中挫折的苦悶,以及身體的疲乏,用這些「十分努力」,才讓手中的專業看起來「毫不費力」。
現實中實踐夢境的過程,往往不若夢想本身閃亮美好,但當體認到一磚一瓦在築夢歷程的重要性,或許就能更讓自己學著專注於眼前的任務及挑戰,也能暫時放下對成功過高的想像與期待,體會變動所伴隨的正常起伏,安放心中的焦慮。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或許「回味美夢」與「實踐」之間沒有優先好壞,夢境喚醒了對生活圖像的渴望,而渴望有了實踐,則讓想像拓印成為現實,兩者相伴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