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校探索舊城演藝 啟航「雲林學」文化永續與地方知識 |
|
|
|
|
|
|
|
本校以斗六舊城為錨點,開啟在地永續文化的學習模式,其教育方針希望透過課程讓學生立足雲林,與地方保持緊密的連結。因此由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本(113-2)學期開設雲林學相關課程—「雲林地方知識與在地轉譯」與「台灣民俗文化及其民間信仰」,由授課教師卓佳賢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參訪斗六藝術季,藉此探索舊城文化及人文記憶。
|
|
|
|
|
|
|
本年度本校與財團法人豐泰文教基金會合辦,由中央美苑承辦「斗六舊城藝術季」,共有7名藝術家、8位本校教師與10間街角館展出。學生聽著7名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之時,從中了解如何將斗六的生活轉譯為藝術;接著,轉往行啟記念館觀看本校8名教師的策展,透過老師的解說,了解到本校本著社會責任,深耕於地方,實踐於社區。街角館凝縮斗六老街區的地方記憶,探訪10間街角館得以認識每間店家的故事,再從故事中串聯出舊城發展的歷史軌跡。
|
|
|
|
|
|
|
卓佳賢助理教授指出,「雲林地方知識與在地轉譯」與「台灣民俗文化及其民間信仰」等課程本著「現地主義」精神,帶領學生實地參與「斗六藝術季」,穿梭於舊城的通衢巷衖,沉浸式互動斗六的人文風華與故事記憶,並且讓學生認識到舊城就是一座博物館。
|
|
|
|
|
|
|
通識教育中心劉威德主任表示,本校長久深耕雲林,與地域社區均有緊密連結,卓老師於課程中讓學生具備雲林地方知識,關注在地議題,未來貢獻己力實踐於社會。此次搭配「斗六藝術季」,就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入街區,親身感受大學與在地的緊密連結。
|
|
|
|
|
|
|
此次本校學生參與「斗六藝術季」,從中學習如何運用地方知識轉譯為社區再造行動,以讓文化永續;並且也理解到大學的社會實踐以及住民的關心參與,逐步將舊城打造成一座博物館,對外展現出斗六舊城的文化厚度。
|
|
|
|
|
|
|

黃世輝副校長開幕致詞
|
|
|
| |
|
|

同學從陳芳如老師「西市網事」的展覽中認識到斗六西市場的故事
|
|
|
| |
|
|

同學對謝修璟老師「來趣斗六玩!」的桌遊感到濃烈興趣
|
|
|
| |
|
|

同學觀看張岑瑤老師「舊好眠」展覽,從百家被連結到斗六各家庭、社區的記憶與情感
|
|
|
| |
|
|

同學觀看謝瑞隆老師「斗六舊城神級容顏」的展覽,從中認識到斗六舊城的民俗信仰
|
|
|
|
|
| 下一篇:2025斗六舊城藝術季盛大登場!
|
| |
|
|
|
|
|
|
|
|
|
(卓加賢 EXT:28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