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第598期
首頁│ 最新消息│ 學術交流│ 藝術中心畫題│ 諮輔專欄│ 單位簡訊│
 
  圓點  道阻且長,他們踽踽「毒」行
      【諮商輔導中心 李郁培實習心理師】
     

前陣子在書店偶然看到《島國毒癮紀事》,好奇心驅使我翻開了這本書,沒想到一讀就再也停不下,這是一本深刻而真實的作品,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可以讓人看見毒品問題背後的複雜性及其對個人、家庭與社會的深遠影響。書中以具體案例和藥癮者的生命故事為主軸,揭示了藥癮議題不只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亦是多層次的社會問題,包括心理健康、家庭結構、教育環境和社會支持的缺乏,作者在之中更分析了司法、醫療與教育體系如何面對藥癮議題的挑戰與困境。

回想我和藥癮者互動的經驗,讓我對作者書寫的生命故事有更深的共鳴。我曾到精神科實習,醫院設有美沙冬門診,剛得知自己會接觸到藥癮者後,心情是忐忑不安的,腦海不禁浮現許多想像,而醫師只是笑著和我說那些病人很可愛。那時我並不懂所謂的「可愛」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害怕,因為我們的社會一再強調吸毒是不歸路,甚至貼上某些標籤:社會敗類、孽子、毒蟲……,我先前從未接觸過藥癮者,遙遠的生活經驗亦阻隔了我對藥癮者的理解。

在和藥癮個案相處的過程中,我愈發明白他們的可愛之處,於是站在我眼前的不再是凶神惡煞的毒蟲,也不是意志不堅定的社會敗類,而是一群有著獨特生命故事的人們,可能彼此被藥物吸引的原因有所差異,但戒治的過程卻大同小異:反覆出入院,常在理智與慾望間拉扯,忍受著藥物帶來的不適,甚至連路都走不好、東西拿不穩。

當我將這些所思所感分享給親朋好友,得到的回應卻幾乎是:他們太危險,要我好好保護自己,我亦驚覺,這些標籤、汙名、排斥感無形中加強了社會對藥癮者的負面想像,進一步合理化對他們的排除。原來藥癮個案被家人拋棄外,也被社會拋棄。這讓我開始有了更多思考與整理,所有的誤解都來自於無知,因為無知所以害怕、逃離,然而罪人之名背後,他們也是病人。

藥癮議題的本質並非簡單的對錯,也無關意志力強弱的程度,而是一種身體、心理及社會環境交織下的複雜結果。面對如今多元的新興毒品,僅靠法律管制難以應對,可能還會使藥癮者的挫敗感、絕望感加劇。因此,除了管制以外,藥癮者更需要復歸社會,誠如書中提及到的幾個建議:心理支持系統、推動藥物替代療法、以及建立更全面的預防與教育措施,值得每個人深思與推行。

藥癮者不是妖魔,他們只是映照出了社會制度的漏洞、人性掙扎以及全人復原的希望,當闔上書靜心思考時,會發現書中的所有細節,既是警醒,也是教育,藥癮並非遙遠的議題,而是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現實,與我們每個人有關。

在此誠摯推薦給各位教育、助人工作者們,我們可從作者的文字中窺探不同生命風景,藉此激盪出屬於我們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及方式。

如果您願意陪伴或是給藥癮族群多一份關注,不妨可以透過下列幾個面向共同減少汙名化、營造支持性的社會環境,進而增加復原的可能:

一、 心理支持系統的建立
心理支持系統是協助藥癮者面對心理挑戰的重要基礎。毒品問題往往與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以及孤立感密切相關,因此,建立一個多層次的支持系統,對於幫助藥癮者至關重要。可參考以下幾項資源:
1. 個別諮商:每位藥癮者的背景、動機和需求不同,應採取個人化的心理治療計畫。
2. 團體諮商:透過參與支持性團體,藥癮者可以分享經驗,感受到他人理解,並建立支持網絡。這不僅能緩解孤獨感,也能提升戒毒的信心。
3. 家庭輔導:許多藥癮者的問題與家庭關係有關,家庭輔導能幫助家人理解毒癮者的困境以及學習如何提供正向關懷,減少指責與衝突,建立更穩定的支持環境。
4. 社會資源的整合:協調醫療機構、心理輔導機構與社區資源的合作,提供綜合性的服務,如就業輔導、教育支持等,幫助藥癮者重建生活信心。

二、正向生活教育的推廣
正向生活教育的核心在於幫助藥癮者找到健康且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並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可從下列活動著手推進:
1. 藝術與創意活動:音樂、繪畫或舞蹈等創意活動,能幫助藥癮者表達情緒,緩解壓力,並找到自我價值。
2. 體育運動:運動能促進多巴胺的自然分泌,幫助藥癮者恢復對生活的熱情,同時也能提升健康與自信心。
3. 社會參與與志工服務:鼓勵藥癮者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透過幫助他人找到自身的價值感。
4. 推廣自我成長課程:教育毒癮者學習情緒調節、壓力因應技巧,以幫助藥癮者在面對困境時有不同選擇。
5. 建立朋輩支持小組:設立由成功戒毒者組成的朋輩教育團隊,分享自身經驗,激勵藥癮者相信戒毒的可能性。

心理支持系統能協助藥癮者面對內在的情緒困擾與心理障礙,而正向生活教育則提供健康的生活替代方案與成長方向,兩者結合的方式,不僅有助於藥癮者的康復,也能減少復發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模式不僅治療了個體,還能改變整體社會對藥癮者的看法,營造更包容的社會氛圍,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拾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與書目:
白鎮福(2022)。邁向全人復元-以建構全人之架構與內涵來反思與突破藥癮者全人復元之困境。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專刊,(33),127-180。

       
       
     
  按鈕 發  行 人:張傳育
  按鈕 主任委員:張祥傑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陳詩捷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林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