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第587期
首頁│ 最新消息│ 產學合作│ 藝術中心畫題│ 競賽成果│ 諮輔專欄│ 單位簡訊│
 
  圓點  航向未知航道的勇氣:淺談生涯規劃這件大事
      【諮商輔導中心專任心理師 陳宥語諮商心理師】
     

六月畢業季,是畢業生在學的終點;七月隨之而來,是畢業生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月份,也是展望新生涯的開始。進到人生的不同階段就好像展開新的遊戲續作,遊戲剛上市所以沒有攻略,只能自己摸索,不過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很自由地到處探索,打開生涯地圖,好好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不曉得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是否也正在思索你的生涯故事要如何展開呢?

開展新篇章總令人焦慮,但奇怪的是,新故事不是應該讓人期待且充滿希望嗎?聚焦「人生重大選擇點」這件事,有些人可能很習慣自己作決定而感到十分自在,但也有不少人常感覺自己是隨波逐流。小時候我們受限年紀,能決定的事有限,加上臺灣社會文化裡,家庭和群體色彩濃厚,我們不一定有機會被鼓勵好好地認識自己,但這是一件可惜的事,因為如此一來,我們除了看不懂自己,也無法知道哪些想法屬於別人,而錯把這些期待當成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當我們很多感受都如此「融合」,就很難有機會傾聽心裡的聲音,並練習做出自己的選擇,也就深深地奠定了我們「選擇障礙」的基礎。

生涯選擇時,除前述「因為習慣被決定而不習慣自己做決定」的因素外,我們還可能因為意識到「做決定要承擔結果的責任」而感到焦慮不安,在「面對做錯選擇而可能多付出成本」的情形前躊躇。不過很多時候,即使我們沒有做出決定,一直前進的時間也往往迫使我們回應這些選擇題,當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卻又會因為高程度的焦慮,最後讓自己更順從本能習慣來行動,這就更像一套沒有選擇的劇本,久而久之,面對能擁有的選擇,我們剩下的是更多無奈及恐懼。

有鑑於這幾年在本校服務的實務經驗,對於如何生涯選擇,筆者猜想或許能有不一樣的回應方式,讓生涯選擇不再這樣地無力而混亂,如果正面臨生涯選擇困境的你,不妨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練習給出屬於自己生涯的承諾:

●安頓好內心的焦慮:
面對選擇,我們很難一開始就胸有成竹,取而代之,更多的是內心的焦躁不安。生涯道路各自不同,順著不同的道路也會有不同的風景,因此在「不習慣做選擇」以及「擔心做錯選擇」的影響下,有不安的感受十分正常。此時我們需要安撫自己的焦慮,告訴自己,生涯選擇中的「一見鍾情」雖可能存在,但相對於「開展認識的機會,並且仔細挑選對象」來說,前者的可能性恐怕不太大,風險也較高。

●蒐集資料:
先讓自己的焦慮喘口氣後,我們才有足夠的思考及行動能力。我們可以從現有的資料,有意識地蒐集自己想要的資訊,去分析並醞釀出自己的選擇。面對選擇時,內心被焦慮喚起的不舒服感會使我們很直覺地想要快速找尋答案,此時可適時幫自己踩煞車、按暫停,因為沒有理性沉澱的過程,就會像心情不好時一鍵清空購物車的衝動一樣,當下很愉快,事後很後悔。

●可以的話就去經驗看看:
如果還沒有辦法產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可以先去找相關的工作場域或者活動參與,比起資料的蒐集,有時我們親身經歷,才能好好認識自己,也更清楚這條道路適不適合自己,能夠慢慢把自己認回來「知道自己」,這也是生涯探索中的趣味之一。

●釐清自己對不同選擇的真實感受及想法:
對自己的認識不會從天而降,在探索前述生涯資訊時,我們就已經在逐步了解自己,而此過程中,區分哪些是他人的期待、哪些是自己的想望,會更有助於「找到自己」,就像給自己一片澄澈的湖面,才能映照自己最真實的樣貌,而當我們清楚自己心裡的聲音,那心目中的選擇就會水落石出。

●先從比較小的事情練習選擇:
做選擇需要持續練習,如果不習慣選擇就立刻定案,就像剛出生,卻馬上要決定要不要嫁/娶給你的對象一樣,十分恐怖。因此我們可以先從一些生活中小事情開始練習做決定,再從選擇過程中逐步修正自己的生活規劃,提升選擇的判斷能力。

●有自己的想法再去詢問其他意見:
我們通常會習慣在選擇當下焦急地詢問他人建議,但這樣一來就失去了「認回自己」的練習機會,因此如果可以先嘗試產出自己的想法,再去詢問其他人的意見,我們才能對於選擇有所練習,同時也能開放地傾聽不同聲音並進行整理。

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選擇,雖然這個歷程讓人忐忑,但其實「選擇是可以練習的」。從面對很真實的焦慮開始,避免因為各種不安而本能地胡亂決定,從而轉變為有所依據的生涯計劃,我們才能從「心」出發,在眼前受限的港灣中,發現自己也能擁有不同的航道,航向廣闊無邊的人生新篇章。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陳逸君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林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