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5日第568期
首頁│ 最新消息│ 學術交流│ 交流園地│ 專題報導│ 諮輔專欄│ 單位簡訊│
 
  圓點  道歉:道出一段真切的在乎
      【本校諮商輔導中心專任諮商心理師 陳宥語】
      溝通是每天人際互動中都會有的歷程,而道歉則是其中一種表達形式,不曉得大家內心對道歉的印象是什麼呢?回想自幼與父母或手足的互動,我們多用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關係中傳達自己的在乎,但許多的方式不但沒能好好傳達內心的感受,反而使彼此陷入更深的隔閡。
       
      當彼此重視的兩人在互動中碰撞跌倒,內心的天使惡魔便容易爭論不休且難有共識,想要維繫關係,卻也時常卡在「我又沒有錯」,以及「是不是應該好好道歉」的內在拉扯之間。其實,碰撞當下的關係可以拆解成三個要素,分別是「自己」、「對方」,以及「兩人的互動關係」。跌落地板的當下,與地面接觸的痛覺,或是緊跟著出現,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的愧疚感,往往讓我們難以好好理解對方同處當下的感受,所以很自然地對著對方破口大罵,又或者過度詮釋對方的感受,進而選擇忽略自己地不斷委屈求和。不論哪個狀態,在關係中太過直覺的反應,都有可能讓我們沒能好好傳達想說的內容,反而讓關係走向失衡或者破裂。
     
      其實道歉是關係中貼上創傷貼布的過程,是一段訴說著關心的在乎。在每個關係碰撞的當下,若要避免過於急躁而傷害關係的情形,不妨透過以下要點,學著「暫停」,並從上述的溝通三要素思考,練習形成有助關係修復的道歉藝術吧!
       
      ●第一時間的暫停:
關係碰撞的當下,往往情緒會快速地高漲,使我們的認知功能暫時性停擺,進而陷入習慣性的回應。因此當互動發生摩擦,我們可以先提醒自己,想像「呼吸」作為暫停的按鈕,給自己三至五個自在且不急躁的呼吸,暫緩情緒浮現的習慣行動模式。例如衝突時,脫口說出「好啦好啦我錯了可不可以」之類公式性且語帶攻擊的道歉,非但無助於溝通表達,甚至使溝通中斷而直接破裂。
       
      ●關係發生了什麼:
盡量帶著第一步驟的呼吸速度,在腦海順過剛發生過的客觀事實。例如我不小心將對方非常喜歡的杯子打破,接著對方的表情很快地產生了變化,我因為知道好像冒犯到對方,而浮現了許多焦躁的感覺,甚至有好想要防衛辯解的衝動。
       
      ●對方經歷了什麼:
盡量感受對方在事件中的感受,並好奇對方真實的在乎是什麼。例如對方可能會很生氣,而會有這個生氣,或許是因為那個杯子對對方有很重要的紀念價值,換作是我或許也會感到失落而產生不滿。
       
      ●自己想到且感覺到了什麼:
整理並覺察自己真實的感覺及想法。例如打破杯子的當下,我有好多的緊張,心彷彿漏跳了一拍一樣,我對打破杯子的事實感到抱歉,也知道杯子打破了就無法復原,因此對當下的情境感到沮喪。
       
      ●想要怎麼做:
依照前三個步驟的感受及思考,整理自己最想表達的內容,盡量不攻擊、不委屈,帶著好奇地關心且探問,並開誠布公地道出對對方的在乎。例如我好抱歉剛剛打破你的杯子,而且感到十分的沮喪,你好像在生氣嗎?不曉得我可以做些什麼,或許會讓你好過一點?
       
      綜合以上段落,道歉不用是對與錯的拉扯,也不用是在關係中的委屈求全。就如皮肉傷一般,日常的人際互動,因不小心而產生摩擦的「傷口」時常難以避免,此時傷口所需要的照料,往往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對關係中彼此感受的看重、好奇及關懷,嘗試要避免關係中所有失誤,不如學習如何在摩擦當下,溫和且不躁進地凝視傷口,好奇地感受對方及自己的狀態,進而堅定且充分地將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完整呈現。
     
      試想當我們跌倒受傷時,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多浮誇的問候形式,或者多華麗的貼布圖案,相反地,重要他人一個關愛且在乎的態度、輕輕幫我們貼創傷貼布的動作,往往是最簡單但最常存人心的溫暖。或許上述的步驟並非日常生活中習慣的做法,但即使僅能先做到讓自己面對衝突時暫停的第一步驟,或許就可以讓即將失控的劇本及時煞車,進而開始讓在乎的關係產生有別於以往的結果喔!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陳逸君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林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