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第559期
首頁│ 最新消息│ 諮輔專欄│
 
  圓點  擁抱童年的傷:帶著創傷知情的眼光理解自己
      【實習心理師 鍾芷庭】
     

      “我就是很不爽!我就大吼,把東西丟出去了,我沒有辦法克制自己……” “和別人吵架時,心裡面有好多話想說,但卻開不了口,整個人只能僵在那裡,對方也因為我不說話更生氣……”
以上的例子是否貼近您或是身旁的人的經驗?您也曾經對這樣的狀態感到困惑或是後悔為什麼在那些瞬間理智斷線嗎?這樣的狀況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人曾經經驗過,究竟我們怎麼了?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或許我們能透過創傷知情的角度有些新的發現。
       
      『創傷知情』是什麼?
聽到創傷知情您可能覺得很陌生,也會覺得這好像離自己很遙遠,創傷在您的想像中,可能是一個人經歷重大的災害、戰爭,除此之外,其實也可能離我們很近,發生在家庭之中,家人的爭吵衝突、暴力、忽略……等等,單次的事件或是長期累積的壓力超過了小時候自己身心能承擔、回應的範圍,再加上當時您身旁可能未有可以支持、幫忙的人,所以成為了創傷。很重要的一點,這是個人主觀的感受,覺得受到傷害是您真實的感受,是不需要與他人比較的。而創傷知情,簡單地說是具備創傷相關的知識,這可以讓我們多了解創傷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帶著這樣的眼光因此能從表面的行為辨識出背後的傷,多一層的理解,而能給予自己/對方不同的回應,能更善待彼此,我們因而從中療癒自己。
     
      我們的傷,身體會記得
創傷對於一個人的影響,首先需要先從我們的大腦說起,人的大腦也會分工合作,如果比喻成一棟樓,簡單分作三部分,地基,負責維持生命運作(心跳、呼吸……等),下層是掌管情緒,上層是負責理智思考,上層部分從我們出生後開始慢慢的往上蓋,可能到成年才蓋好。外面世界的訊息會先輸送到下層,處理完後才會向上傳遞。
     
      下層住著一位偵測員,它的任務就是要要幫助你存活下來,判斷是危險的、會讓你受傷的,就會立刻開始動作,它可是不會等待理智的,有時候我們的理智會慢幾拍上線或是直接當機,就像是晚上你一個人走在路上,聽到奇怪的聲音,你的身體馬上就啟動準備要跑了。這是人的本能,自然會啟動戰鬥(尖叫、攻擊)、逃跑(退出現場),無法反擊時可能出現凍結(僵住、解離)的反應,這也就是您現在可能習慣會有的衝動、情緒化、逃避衝突或是安靜不說話……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面對壓力,反應會如此不同。而且在長大的過程中,如果一直頻繁地出現危險的訊號,這位偵測員肯定會很緊張,要常常按下保護你的按鈕,但一直按、一直按變成習慣,讓現在的你對於刺激變得更加敏感,日常的小事件引發和在高度危險/壓力時一樣的反應,像是可能對方一個眼神或意見不同時,突然感到極大的憤怒想要出言攻擊。
     
      除此之外,下層還會有一大間的儲藏室,經歷過的事件的記憶還有當時的感官感受(味道、畫面、溫度、聲音、觸覺)也會存放在那裡,這也是偵測員的參考資料,現在發生的事,當它比對與過去讓你有危險、傷害的事件中有一絲的相似的關聯,也會立刻動員,像是現在的您可能會對於過大的聲音敏感,當別人大聲說話時,身體會不自覺緊繃,感到緊張,很可能是來自過去家人或是老師曾經嚴厲的大聲斥責的經驗。所以,或許您也可以嘗試想想這些訊號的意思,自己可能是被什麼所觸發了。
     
      我們可以怎麼做?
因為了解,讓我們能找回掌控自己的遙控器,在我們的偵測員又按下按鈕,讓自己在過於激動或是僵住的狀態時,我們能怎麼做?我們不再是小時候的自己,長大的我們是更有力量能夠面對這一切,在此與大家分享幾個技能,整理自胡嘉祺一書,歡迎大家為自己加點技能!。

1. 覺察
覺察就好比是量體溫知道自己現在的溫度,需要注意與感受自己的身心狀態,像是你可能正在發抖、心跳加快或是覺得緊繃……等,評估自己現在可能是正要進入或是處在激動/凍結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您已經為自己踩下了煞車,您為自己帶來了選擇的空間。

2. 解凍3-3-3
當您發現自己凍結、哭得無法自己時,可以事前請他人提醒或是練習一段時間後自己提醒,觀察你所待在的地方,並說出3樣東西並描述它們3個特徵,例如:時鐘,是圓形的、黑色的框、白色的底。我們需要透過身體感官的啟動,能夠跳脫情緒,讓自己的注意力回到此時此刻,回復現實感,這同時也是讓自己感到安心、安全。

3. 平安9-9-9
此是透過呼吸與肌肉放鬆來幫助自己回穩身心,請您穩穩坐在椅子上,吸氣數3秒,同時稍微用力收小腿,腳趾朝上,注意力放在小腿肌肉;閉氣1秒;再緩緩吐氣5秒,數5、6、7、8、9,一邊放鬆小腿,感受放鬆的感覺,讓雙腳回到地面。總共可以做三次,讓自己從激動或僵住的狀態回到平靜,減低自己身心緊張的程度。

      慢慢來,沒關係
現在讓您感到困擾的反應,這在過去可能是幫助自己能順利好好活著的方式,或許我們能先拍拍自己,這真的很不容易,謝謝自己走過這一切。這些反應陪伴我們這麼久,在下一次您能有一小步的不一樣便是往前邁進大大一步,這需要時間的練習,找到您信任的夥伴,陪伴您一起慢慢來,找回屬於自己的遙控器,願每個受傷的心靈都能被這個世界、被自己溫柔地對待與理解。
     
      參考資料:
兒福聯盟Youtube影片:《創傷知情照護_通識課完整版》
胡嘉祺(2014)。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張老師文化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陳逸君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陳昭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