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第547期
首頁│ 研發成果│ 學術交流│ 產學合作│ 諮輔專欄│ 競賽成果│ 單位簡訊│
 
  圓點  「拒絕」好難
      【諮商輔導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 吳伊婷老師】
     

      有沒有曾經被朋友或家人要求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有沒有遇過總是得寸進尺的慣老闆?
有沒有曾經不想答應的事卻莫名答應了呢?
       
      「拒絕」不過就是兩個中文字組成的一個詞語,卻有好多人因著各式各樣的原因無法說出口,只能獨自面對被打亂的計畫時間、無可奈何的委屈。甚至可能一開始只是答應做件小事,卻越來越多人找你幫忙,漸漸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最後只好責備自己沒有做好時間規劃,當成能力不足而自責不已
     
      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有沒有曾經有過上述的經驗呢,會好奇到底是什麼堵住了我們的嘴,恐懼說出拒絕嗎?
     
      在討論原因之前,要先認識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類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感、尊重與自我實現。人們會用各種方法來幫助自己滿足這些基本需求,讓自己能好好活下去,因此若「拒絕」會威脅到這些基本需求,就會讓人很難說出口
     
      1. 對面的人好「權威」   
有時面對朋友,我們完全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拒絕」很輕鬆就可以說出口,但在面對家長、老師、老闆卻沒辦法表達,可能會想「如果我不做,我會不會被炒魷魚?」「如果不答應,我的零用錢會不會被終止」。這些都可以被歸納在害怕權威的部分,泛指力量、年資、權力地位、甚至性別、體型都比我們有優勢的人。而我們為了滿足生理與安全的基本需求,需要服從命令來獲得薪水、福利、庇護等等,當然很困難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遑論拒絕。
     
      2. 想要被認同、被接納:   
在基本需求中,愛與歸屬感是人類社會中無所不在的課題之一,人會期許自己被接納、被認同,進而感受到被愛。為了這份接納跟認同,我們會很努力完成他人的要求與期待、運用幫忙他人來表達善意,換取稱讚肯定。胡展誥心理師歸納出一條思考路徑來表示這種循環:「要得到別人的愛不能拒絕別人寧可犧牲自己、滿足別人」。
     
      思考上面兩大原因,想想看,自己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而無法拒絕呢?
     
      如果是對於權威的恐懼,想要完全避開權威是一件太過於困難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的是,了解自己如何面對對權威的恐懼,知道自己可以有成熟與合宜的表達方式。如果是害怕被討厭,想要尋求愛與歸屬,那就來想想「用幫助他人來換取的愛」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想要自在一點做自己,也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歸屬感?
     
      我們害怕的不是「拒絕」這個行為,而是拒絕之後的「後果」,胡展誥心理師在書中有提出幾個問題,在面對該不該拒絕時,可以依序回答以下問題,或許就可以更具體評估拒絕的時機、方法與表達方式,進而讓你我更容易將「拒絕」說出口:
1. 當她要求我做這件時,我的想法是?
2. 我真正的感覺是?
3. 如果答應了,我有什麼好處?這個好處對我重要嗎?
4. 如果不答應,會有什麼結果嗎?這個結果有什麼壞處嗎?這個結果有什麼好處呢?
     
      (本文內容參考胡展誥心理師《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第十六章撰寫)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李傳房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黃信夫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黃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