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5日第527期
首頁│ 最新消息│ 研發成果│ 學術交流│ 交流園地│ 諮輔專欄│
 
  圓點  你好,徬徨
      【本文作者為本校專任諮商心理師 陳宥語心理師】
     

      對於臺灣的學生而言,九月是步入新階段的月份,對於大學生而言,更可能是一段大破大立的前奏。疫情爆發後空蕩許久的校園,雖然防疫的壓力及謹慎仍持續進行,但隨著新生入住宿舍,一輛輛運送行李的車子,仍頓時讓校園的空氣恢復流動,並有了自疫情以來的新氣象。心理學大師Yalom(2008)曾提過,人生有許多能促使人開始思考,進而頓悟覺醒,最終學著在生活裡活得讓自己滿意的經驗類型,其中做出重大決定,以及面臨生命重大轉換等,皆是可能的來源。我想諸如求學生涯的轉換,或者畢業出社會的過程,大概就是這類讓人徬徨困惑,卻又讓人得以重獲新生的經驗吧。
     
      面對階段的轉換,往往都會有幾個階段的感受變化。回首自己升上大一的暑假,帶著不安徬徨,卻也伴隨面對未知的亢奮,在家人陪伴下搬入宿舍的畫面仍歷歷在目,甚至夏末初秋下過雨有點潮濕的氣味亦深刻烙印在腦海中。初擁全然自由的當下,一切人事物都萬分新奇,但內心仍不免感到焦慮,例如猶豫在人群中要如何展現自己、課業上哪些是自己生涯路途所期待的學習等等,無一不是選擇的難題。複雜感受浮現的同時,由於不知道該從何面對,因此如無頭蒼蠅般,不計後果地到處碰撞的結果,也就不難預料了。茫然期間,曾經瘋狂地玩耍以致差點被二一、帶著好奇騎車環島卻收尾於擦撞摔車,人際及感情雖有美好,卻也得面對想像的幻滅。不同的事件下,似乎再再面質自己生活中的各種選擇,讓自己不得不學著謙卑以對,重新審視自己對於生活的態度及規劃,也才更了解自己每一個選擇,終究都需要為自己負起責任。
       
      大二那年跟著同學機車環島,一不小心在回程的最後一天,因為疲勞駕駛所以在寬大的省道上與摩托車擦撞,雖沒有大傷已是萬幸,但身體仍多處大面積擦傷,臉更是幾乎用紗布覆蓋。坐在醫院的床舖上,恍神地等著家人臨時請假來接自己返家,雖然精神不好,但印入眼簾,家人帶著淚水擔心皺眉的表情,卻成了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記憶。此時的我,不禁在內心反問自己:「我讓關心自己的人承受了什麼?」、「我究竟想要給自己跟重要的親友什麼樣的互動及生活?」,而在靜養以致什麼都不能做的日子裡,我更是想著那渾渾噩噩卻也過了半刻的大學生活:「我現在到底會什麼?」、「往後的工作?自己的規劃呢?」。這才驚覺,每個人每天的生活時間是世界上少數公平的事情,而時間是畫布,自己每刻的細小選擇是畫筆,只要時間仍持續走動,畫面就會依著下筆的顏色輕重而持續變動。有時我們猶豫,有時我們瀟灑率性,即便有不能選擇的地方,但對最終作品滿意與否,始終難以躲過自己心裡的感受。
     

      不論求學、工作,更甚者家庭關係及自己內在狀態等階段面向都難以不變。當面對變化,因學著調適而產生的無措、受傷、徬徨等感受總十分難以避免,但在這些難受的過程中也才得以淬鍊屬於自己的頓悟。面對努力或改變的不舒服,就好比每一個明天再開始的運動或讀書計畫,人的身體總是會自然地選擇舒服的途徑。「不改變、休息」,或「改變現況、勇敢嘗試」,兩者間並沒有對錯,但每個權衡選擇之下的結果,最終都將成為自己的收穫。所以不彷在每天繁忙的生活中,固定給自己保留一段沉澱的片刻,想想自己需要休息或堅持改變的原因,勇敢地嘗試並感受,時刻對自己誠實地取捨並拿捏,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尋自己生命中的平衡。畢竟階段的轉換不單純是情緒的變化及折磨,更需要面對徬徨以及感受生活的勇氣,進而體驗人生不同階段的起承轉合,而在不同狀態的擺盪之間,蘊含經驗中的人生意義也才得以尋覓。
     

      本文內容參考書目:廖婉如、陳耿雄(譯)(2017)。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原作者: Irvin David Yalom)。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 2008)。
     

  按鈕 發  行 人:楊能舒
  按鈕 主任委員:林尚平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張祥傑
  按鈕 聯繫我們:aax@yuntech.edu.tw   按鈕 執行編輯:黃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