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1日 第424期
首頁│ 最新消息│ 交流園地│ 產學合作│ 雲聲文苑│ 專題報導│
 
  圓點  520農民運動
      【雲科校園記者:科法所王政中】
     
      農民與農業,是一個國家存在不可或缺的要素,若是忽視了農民的權益,將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危害。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是個最好的例子,雖然整場遊行運動以不和平且暴力的方式收場,但仍然替農民追求到他們本該享有的權益。農民運動的起因,在於台灣農民所受的利益逐漸減少,政府轉向輔助工商業的發展,從而導致全國農民不滿。在總指揮雲林農權會會長林國華、副總指揮蕭裕珍帶領下,前往台北進行遊行抗議,反而卻造成嚴重的流血衝突,但是卻促成了九零年代台灣社會運動的風潮,也使得農民的處境有所好轉,對邁向民主時代的台灣而言,是扮演著重要的領頭羊。
       
     

‧起因

 
       
      雲林縣在台灣產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主要的農業的主要出產地,所以政府所訂的農業政策,對雲林地區的農民有重要的影響,並且影響整個雲林縣的經濟走向。在台灣歷史上,農業的發展多次遭到統治者的干涉與剝削,因此爆發過多次的農民運動,為的就是捍衛自身的經濟利益,不讓統治者將所有的利益都納入他們的掌控之中。 戰後台灣的經濟發展政策,是犧牲農業、發展工業、忽視農村政策和重視都市建設為主導。政府大政策的導向,落實在出口導向的工業上,但農業人口的所得與非農業人口的所得已經逐年擴大,成為520農民事件的潛在因素之一。1988年春季,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擴大開放外國農產品進口台灣的數量與種類,引起農民們的質疑和恐慌,成為了事件爆發的導火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府對農業的忽視,以及在農業政策上的失當,包含農民健康保險的拖延、農地買賣的限制等等,都讓辛苦的農民們喘不過氣,在原本的收入就不如其他產業情況下,政府在社會福利上又不肯多替農民著想,當然讓農民起身反彈。當時出身於古坑鄉,並擔任古坑鄉農會常務監事的林國華,對政府不重農民利益的情況感到不滿,決定帶領群眾北上進行請願遊行,並預備提出七項訴求: 一、全面辦理農民健康保險、二、肥料自由買賣、三、增加稻米保證價格與收購面積、四、廢止農會總幹事遴選,將權力還給農民、五、改善水利會、六、成立農業部、七、農地自由買賣使用。
       
     
早期辛勤的台灣農業 出自於:大風起,稻穗飄香─老台灣農村攝影展
       
     

‧衝突

     
      1988年5月20日,林國華和蕭裕珍以雲林縣農會農權會做為起點,並以農業開放可能導致農民權利受損做為號召,召集了雲林在地的農民,同事也號召其他中南部的農民,總計將近一萬人,北上請願遊行。但原本林國華所申請的遊行路線,被警方以施工為藉口加以阻擾,只好轉向敦化南北路進行遊行,但不得前往國民黨黨部進行示威。 一直到下午2點之前,遊行過程還算和平,但當遊行隊伍經過立法院時,有農民趁機要衝進立法院內,被警察攔下,引發了當天的第一波衝突,隊伍中有人拿石頭丟進立法院內,造成立法院窗戶玻璃的毀損,更有多人因此掛彩,後在立委朱高正與台北市警察局副局長協調後,才結束這一波衝突。 之後遊行群眾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警政署,與警方發生了第二波的衝突,而這波衝突一直持續到晚上,仍沒有中斷。在警方逮捕了 總指揮林國華與副總指揮蕭裕珍等領導者後,群眾的反應就更加激烈,要求警方盡快釋放被逮捕的人。越接近深夜,警力就不斷增援,農民群眾中也有各行各業的人參與其中,雙方的人數越來越多,衝突演變得更加激烈,在警力源源不絕的支援和水車的輔助下,群眾不得不被迫在凌晨解散,才讓520農民運動告一個段落。
     
     
被水車攻擊的抗議群眾 出自於:http://cyberisland.teldap.tw/graphyer/album/oxUD
       
     

‧回顧

     
      綜觀整個520農民運動,雖然不是發生於雲林古坑鄉,但若不是農權會會長林國華有此想法與行動表示,恐怕也不會讓被壓抑許久的農民聲音在這個時間點釋放出來。但許多人對這場抗爭最大的疑惑,是在於原本只是北上請願農民的要求,為何最後會演變成一場暴力的衝突事件?這部分有學者做出了解釋和分析,這裡大概簡單陳述,來對這場運動的前因後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當時的媒體,多把這次事件解讀為一場暴力、有計畫性且有組織策畫的行動,背後更有不法份子利用農民,來實行更大的計劃。除了因為剛解嚴僅一年,主流媒體還是依靠在政府的手下,作為政府的傳聲筒外,農民運動本身的參與者並不僅限於農民。在一場廣為人知的活動中,若能趁機參與,即使是不同的團體,所發出的聲音也會同時被人發覺,所以活動與參與人員之間,是相互利用與影響。並不能因此就指稱有任何人去影響這場活動。
     
      再來是農民用較為激烈的方式來反映自己的聲音,為什麼不能成立一個組織持續與中央政府進行溝通,而是要採取激進是的抗爭手段。這個問題要將農民放在社會階層上的角色來看,他們基本上在經濟、社會地位等,相較都市的從事工商業的人士,自然較為弱勢,他們所發出的聲音與意見,也自然不被社會所重視。基於社會上的限制,農民要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唯有將發聲的方式進行改變,農民的聲音才得以呈現於社會大眾眼前。
       
      最後則是這場運動的發起人林國華會長,他在這場農民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因此,在遊行結束過後,成了政府首要整肅對象,被依照妨害公務罪名入獄服刑兩年多。但也因為這段經歷,林國華在農民心中有了不可抹滅的地位,他在出獄之後,不管是不是在政府機關服務,仍繼續的為農民服務,替農民的權益設想。(備註:林國華先生於2016年7月27日因病過世,他為農民發聲和爭取權益的身影,是農民運動歷史上的令人永遠懷念的一頁)
     
     
媒體對於520農民運動的報導 出自於:時代周刊封面
     

‧結語

       
      520農民運動,是戰後台灣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特別是因為解嚴的緣故,街頭遊行變得十分頻繁,但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衝突,是政府始料未及的。除了農民被壓抑許久之外,整個大環境的變遷,也是造成這次衝突發生的原因。
       
      回顧這次的行動,雖然是以不和平的方式作為收場,但在這次的遊行過後,政府全面實施農民健保,也讓肥料降價、稻作價格提高、農地也被釋出,可以說是520農民運動付出慘烈的代價後,所獲得的成果,也使得台灣的民主,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也激勵了後續社會運動的發展。但這些事情的源頭,是在雲林縣古坑鄉的服務處所催生的,讓人對這個純樸的小鎮,又多了幾分的崇敬。
       
     

‧參考書目

       
      《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徐正光、宋文里合編,1990
      《衝撞世代》,許伯鑫,2016
       
       
  按鈕 發  行 人:侯春看
  按鈕 主任委員:方國定  
  按鈕 出  版 者: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按鈕 總  編  輯:楊智傑
  按鈕 編       輯:雲聲編輯委員會   按鈕 執行編輯:蔡淑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