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磨課師專訪 /陳斐娟老師與「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  
框線
框線
  圓點   陳斐娟老師與「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
     

採訪撰文:本校科法所碩二方濟龍

      『課程網路連結』 陳斐娟副教授任教於本校與職業教育研究所,兼任諮商輔導中心主任,同時也擔綱教育部委託設立中區大專校院輔導工作協調諮詢中心召集人。陳老師畢業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博士班,個人專業為諮商輔導、生涯規劃、教育心理學。陳老師於交通大學ewant育網教育平台上開設「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磨課師課程 ,一推出後深受各界歡迎,其學員談論者眾,十分積極參與討論。
     
陳斐娟老師
       
     
       
     

       
      一、課程發想緣起
     

 

      陳斐娟老師說明「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這門課程的緣起,約莫在2014年底之際,學校要提報教育部磨課師計畫時,才開始著手規劃課程。她會選擇這門課作磨課師的主體,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跟她過去的角色有關,陳老師在雲科大諮商輔導中心接任行政職務,已經有十六年的時間,同時間也負責中區大專院校協調輔導中心諮詢工作。
     

 

      在這段期間她接觸到不少大學生情感教育的議題。就她觀察而言:「早期我們會說大學生活的金三角─社團、課業跟愛情。愛情關係,從無到有,有沒有是一個困擾,有了之後如何經營也是一個困擾。更嚴重的是可能經營不好,可能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所以當在社會頻傳情傷或情殺的事件時,進而引發社會大眾共識:大學生應該實施情感教育。
     
      因此就激勵了陳斐娟老師去發想:如果可以透過一個系統性的課程,打破時空的限制,讓不只是本校的學生,只要是任何人對本議題感興趣,都可以共同來思考。其二、她也基於一個簡單的出發點:希望透過這個課程引發大家對於情感教育的重視,不管是學生或是家長,甚至是老師。這是陳老師所謂發心的部分,希望能夠透過本課程讓大家有更多學習與對話的空間。
     
      二、課程內容介紹
     
      陳斐娟老師說課名雖為「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但是內容聚焦的對象不僅僅是只有大學生,目的是希望引導修課者一起思考與探討,在我們生命中可能會發生的情感議題。先透過自我了解的過程,去發現我們是怎麼樣的人,才有可能談出怎樣的感情。例如認識情感的多元樣貌、了解關係中的自我、建立與維繫、然後溝通表達、衝突的處理,甚至是不得已走到結束的時候,怎麼好好地說再見,以上議題都是本門課程的範疇。
     
      陳老師也指出攸關親密暴力、恐怖情人等課題,因為她從過去的新聞事件當中,看到很多人因愛而受傷,尤其是在感情中遇到了恐怖情人。有時候人會因為愛情而盲目,對兩性教育相關法令的不瞭解而觸法。於課程的尾聲時,她歸結人們自己會想要經營一種什麼樣健康的真心關係,是「大學生的必修學分─情感教育」課程的重點。
     
     
     
     
陳斐娟老師於拍攝現場
     
      三、與同學交流互動
       
      陳斐娟老師說明與修課學生互動最多的是在課程平台的討論區,不管對於教材的內容或是其他課外的問題。除了在討論區交流心得與想法外,另外她會根據當週的主題,再另闢一個特定的議題討論。陳老師觀察到修課同學他們在蠻投入這個課程,曾經有考慮約線上所有修課同學碰面,但可惜技術性障礙沒有克服,所以後來就沒有進行。
     
      在每一週課程開始之前,陳斐娟老師會寫一段話來勉勵同學。例如當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時,適逢在聖誕節的前夕,她希望能他們能夠堅持到最後,並祝福他們聖誕快樂。當在元旦連續假期或在期末考的之際,她會明顯感受到大家參與課程沒有以往那麼熱烈,因此陳老師會提醒他們,雖說在考試時會有一些課程的壓力,但歡迎他們在考完試之後,隨時再上線來討論。
     
      她覺得這部分跟實體課程最大的不同處在於:「不會隨著課程時間完結之後,而這個課程就過去了,議題反而會持續進展著。」陳斐娟老師也培養出固定的習慣,每天大概撥兩個時段固定登入討論區,看看學生有沒有一些意見在上頭,她希望都能夠即時地給予回應。同時她也發現,修課同儕之間也會產出很好的對話與交流。當他們彼此之間相互討論之際,她就會站在一個比較旁觀者的角度,看大家是如何地交流。
     
     
陳斐娟老師採訪來賓的畫面
     
      四、學生的回饋
     
      課程都是在每週三開課,應該在當日凌晨就要開始上線。陳斐娟老師記得有一週的課程,不慎延遲到下午兩點多都還沒上架,所以有學生就在討論版上反應:「今天不是禮拜三嗎?怎麼課程都還沒上線?難道我的電腦壞掉了?」因為陳老師知道他是一個十分認真的學生,所以她也深刻體會到:確實有學生在磨課師的學習環境下非常認真,因此砥礪她在製作課程時不敢鬆懈。
     
      課程中有內容談到溝通表達,陳老師看到有學生在討論區上面,分享自己生活上的事情,例如如何跟家人溝通,但是不盡如意。這件事讓她十分感動,修課學生在聽完課程後身體力行,而且他也願意在這討論區的平台上分享,同時也看到很多人回饋給他鼓勵的話語。對於陳斐娟老師來說,感受磨課師課程有趣的地方在於:「這個反應很即時,很即時地看到課程之後學生比較有所感的部分,所學習的地方在哪裡,因此這部分對我來說還蠻值得玩味的。」
     
      五、製作磨課師的心得
     
     

陳斐娟老師認為磨課師製作最大的挑戰是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不同。她坦承因為已經習慣在教室?媕Y跟學生面對面的對話。在這兩小時或三小時的課程中,她可以直接看到學生的反應,再依照學生當下的反應去做教學調整。可是磨課師課程基本上是事先錄製好,特別是要對著鏡頭自說自話,讓她花了不少工夫在學習與調整。另外一方面是課程要如何規劃與設計,讓學習者得以完成這個課程,陳老師自認還需要嚴加思索。

     
      陳老師還觀察到磨課師有趣的地方,因為學生的學習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得以窺見好多人經常地上線討論課程議題。有時討論學員想要了解兩性關係之間的事情,甚至有些人願意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她覺得這都是蠻特別的一次體驗。
     
      六、對於磨課師發展的看法
       
      陳斐娟老師認為,磨課師是未來不可避免學習型態的新興模式。雖然她承認自己還是比較習慣傳統授課的方式,但是顧及一些在職班的同學,像是雲科的在職生,很多都是遠道從台中過來,光在通勤一事上,可能就浪費掉一小時的時間。如果能透過磨課師這樣的形式學習,就不會侷限於傳統的大學校園,而且現在學習資源相當豐沛,不管是ewant育網或是其他類似平台,只要有心學習者,一定可以找得到你要的目標,就怕學習者不想學。
       
      最後陳老師提出對於製作磨課師的建言:對製作磨課師課程的授課老師而言,其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結構所要教授的內容、知識,甚至是課程表達方式,要如何吸引閱聽者的注意,要如何掌握在天涯海角學習者的個性。授課者在課程進行間基本上都是對攝影機自說自話,規劃課程之初必需還是先預設一群基本的目標對象,才得以呈現素材內容。也因為這個課程,可以激盪出更多的火花,可以讓不管是學習者或是授課者,足以精進自己能做得更好。
       
     
拍攝成果
       
       
 
 
框線 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