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諮輔專欄/雲聲—淺談「心」經  
框線
框線
 
  圓點 雲聲—淺談「心」經
      【本文作者諮商輔導導師 陳俊升】 
     
      我不是佛教徒,但因為工作與進修的關係,重新對於「心」這個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產生興趣,尤其是「心經」和「心理學」的關聯。談到「心」,我想一般人都會想到「心理學」,現代一般所稱的心理學通指西方研究人類行為與心理現象的科學,包括感覺、知覺、學習、記憶與遺忘、認知、情緒、動機、人格、壓力、心理異常、社會行為等領域,尤其是指1879馮特 (Wilhelm Wundt)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專門的心理實驗室之後,所有心理學家們,接續的將西方哲學中對於心身關係、天性教養、自由意志、知識來源等議題,以科學方式進行研究後,成果歸納為現代心理學的領域,因此馮特也因而被稱為“心理學之父”,但因本文並非探討心理學史演變的專文,故暫不對哲學心理學做過多的回溯,只針對西方近代心理學對「心」的詮釋加以討論。回到心理學對「心」的討論,我們可以再一次的從心理學的定義中發現,心理學的內涵焦點在於人類行為與心理現象,前者就是所謂的外顯行為,例如行為學派心理學對於刺激-反應的實驗及其應用,而後者(心理現象)則指涉內隱現象,如潛意識、驅力之類的討論,由此可以推論這裡的「心」比較像是被當成一種人類「具有」的現象,人透過感覺與知覺、訊息處理、認知記憶、意識與潛意識、刺激反應、人際現象等,逐一地被研究與討論,而透過心理治療,無論是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存在主義、認知治療等等,大抵皆是基於人是「有」問題的立場,然後循著問題的脈絡軌跡,利用各種心理學原則治療技術,協助個案找尋出口與方向。
     
     
     
      那麼東方又是如何來看待「心」的呢?當然東方思想中也有不少對「心」的討論,尤其是先秦哲學儒家孔孟荀思想,但更引起筆者興趣的是佛學中的「心經」,因為能夠同樣對人起著解除心理困境甚至痛苦功能的,心經似乎更類似西方由心理學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而且近來在西方的心理治療領域也漸漸吹起東風,例如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的正念減壓(MBSR: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便是一例。《心經》是漢文譯名,梵文(Prajñāpāramitā)為「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的解釋眾多,但大抵上按照字面的解釋是在討論如何真正達到大智慧的境界(般若=大智慧,波羅=彼岸,蜜=到,多=究竟),雖然從文字上可以這樣解釋,但就佛學來說,這也是為了方便理解而整理出的架構,因為熟悉《心經》論述者都知道,窮究「心經」到底,就是「空」(或無常)的思想,那麼討論「心」是甚麼的本身也非以實像的方式存在。回過頭來說,整部《心經》似乎隱含了特定的目的,就是藉由離苦而超越生死輪迴,但本文的旨趣不在宗教信仰上的輪迴,而在「離苦」這個具有心理治療的實用概念上。根據《心經》的說法,為了要達到般若的境界,必須瞭解「心」是甚麼,「心」是人體的感受器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外在世界的諸多訊息刺激(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產生的感知(認識),並且依照不同的感知途徑,可以被分為六種不同的感知結果(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而所謂的「苦」正是「心」的作用所形成的結果,對於作用的結果對《心經》而言其實也是以非實相的方式存在,就是說他確實存在,但是以一種變動的方式存在,而這種變動的現象即為「空」,所以《心經》告訴人們要小心謹慎注意,我們經由「心」的歷程而放進了甚麼東西在「空」裡面,換言之,就是要人們以後設認知的方式掌握變動的歷程,而人們的心理困境往往就是在面對各種變動但無法理解、掌握時所產生的不舒服感受(苦)。所以從《心經》的角度來看,「心」是人類所「具無」的現象,就心理治療的意義而言,透過《心經》我們可以假設人是「沒有」問題的,如此帶著人們看「為什麼問題不是問題」,然後跳出人們以為是問題的問題,進而達到離苦的目標。
     
      心理諮商或者治療的目的無非是要協助人們解決心理困境,西方心理科學擅長觀察進而解決問題本身,東方《心經》則長於觀察然後認識問題本質,各有其可取之處,然而《心經》或許因為發於宗教色彩,而失去了以學術觀點認識它的優勢地位,甚為可惜,但若能藉由學術上、實務上更多的討論、比較、研究,相信對於本土化心理學或應用的深化而言必定意義非凡。
     
      參考資料
     
      1.辜琮瑜(2012)。《心經》與心理學的對話。http://ddmtv.ddm.org.tw/Upload/UserFilesPath/file/201210/201210-04.pdf。
     
      2.Siddham悉曇學會。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白話分段解釋。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ms2a_2.html。
       
      3.維基百科。心理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90%86%E5%AD%A6。
     
框線
框線 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