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場自我追尋的旅程 |
|
|
|
【本文作者諮商輔導中心兼任心理師 陳雅婷】 |
|
|
|
|
|
|
|
我很喜歡在演講場合講一個老鷹與小雞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隻老鷹蛋被原住民勇士撿回去丟在雞窩內孵化,小鷹跟著雞群們長大,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小雞,直到有一天抬頭看見老鷹飛翔的英姿,不禁好生羨慕,此時,旁邊的雞媽媽嘲笑著小鷹說:別想了,人家可是老鷹,我們不可能像他們一樣在天上遨翔,你還是好好的每天早睡早起,做該做的事吧!」此時,我就會反問聽者們,如果你是小鷹,你會怎麼想這件事?
|
|
|
|
|
|
|
|
|
|
|
|
|
|
|
|
有很多的答案會出現,可能是「也對,算了,我還是做好我的事就好了」、「別人做得到,我也可以做得到」、「沒試怎麼會知道」…等等,如果揭開故事的隱喻,我們會看見,小鷹本來就有潛力發展成為老鷹的,但牠卻可能在大環境的壓抑下只做自己所以為可以做的,卻不敢夢想,不敢跨出去挑戰,視野侷限在自己所生長的環境,以為可以做的就只有這樣,另一塊也是所謂的大環境的聲音,很多的嘲笑,很多的不肯定,很怕跟別人不一樣,也讓小鷹可能因此埋沒了自己的天賦才能,這樣有多可怕呀! |
|
|
|
傳統的諮商學派多以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為基礎所發展,例如精神分析學派以及認知學派,並透過診斷問題發生原因來擬訂輔導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問題取向」,然而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以下簡稱為SFBT)之所以療效快速,有很大的因素是它不探索個案的問題成因,會談焦點放在「問題解決」,其認為在會談過中花越多時間談論問題本身時,個案就越停留在負向、被指導、缺乏問題解決能力的狀態,因此透過SFBT的觀點,讓個案看見自己的資源與優點並發揮其力量,SEBT的「解決取向」將重點放在以下三點: |
|
|
|
|
|
|
|
1.個案對「期待」的描述,例如期待自己的表現與現在有何不同。 |
|
|
|
2.何時「問題的狀況比較不嚴重」,例如甚麼時候你們的關係比較不緊繃。
|
|
|
|
3.發現上述促使「例外經驗」的因素,例如你做了哪些事或是甚麼情境下,讓你們的關係比較不緊繃。 |
|
|
|
|
|
|
|
個案總會覺得困擾的狀況不斷出現在生活裡,但事實上問題並不會無時無刻的發生,所以透過找出例外情境,就能找到問題解決的可能,並因此讓當事人體會自己也有不被困擾而且能控制問題的時候,進而更信任自己是有能力解決自身的困擾。 |
|
|
|
|
|
|
|
二、人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
|
|
|
|
|
|
|
焦點解決受到後現代思潮的影響,認為每個人對的生命經驗的解讀是透過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交互建構而成,因此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特的且主觀的、人更是所有問題狀態的主體,因此所謂的「現實(reality)」皆是被人們所賦予意義與詮釋出來的,因此不論是精神分析所談的頓悟(insight),或是詮釋,皆是重新再建構生命故事的過程(許維素,2006),這也是SFBT不探索過去的理由。因此透過SFBT的觀點人在是建構生命意義的主體,只要協助當事人發現其資源與潛能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
|
|
|
|
|
|
|
另外由於SFBT認為人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諮商師是以合作、協助的角色取代傳統權威式的指導角色。 |
|
|
|
|
|
|
|
|
三、由小改變引發大改變 |
|
|
|
|
|
|
|
SFBT強調小改變將引發大改變,透過可行、簡單的行動著手比較容易成功,並增加成功經驗,太困難或太複雜的方式,反而會讓人不知從何開始、裹足不前(洪莉竹,2007)。另外SFBT相信人的改變與成功經驗,是漸進式的如同蓋房子般一步步建構起。 |
|
|
|
|
|
|
|
由於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在系統中其中一部分發生變化,會牽動整個系統的變動(洪莉竹,2007),因此透過小改變的累積與漣漪效應來引發連鎖反應產生系統間的改變(簡正鎰,2003)。 |
|
|
|
|
|
|
|
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所發展出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派,讓我們看見人的潛能與可能性,賦能(empowerment)的過程透過正向經驗的建構與開發人內在的力量,讓人從社會建構出的框架與標籤中掙脫,邁向正向的自我建構與統整歷程。 |
|
|
|
|
|
|
|
【參考資料】
洪莉竹(2007)。稻草變黃金-焦點解決諮商訓練手冊。台北:張老師
許維素(1998)。焦點解決短期諮商。台北:張老師
許維素(2005)。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介入創傷經驗的處理(上)。諮商與輔導,185,21-24。
許維素(2006)。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用於危機處遇。諮商與輔導。241,38-44。
簡正鎰(2003)。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用於諮商實務工作之運用。諮商輔導。205,
2-10。
(徐安立心理師ext: 徐安267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