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諮商輔導經驗一隅:從當事人的狀態與問題關係談介入方式 |
|
|
|
|
|
|
|
在個人諮商輔導的協助與學習經驗中,曾出現以下幾種類型,也有一些對應的介入方式,可以協助當事人改變他的狀態與問題關係。因篇幅所限僅能略陳如下,實務上的細節則難以述及。
|
|
|
|
|
|
|
|
一、暫時的心煩意亂:
有些當事人平時的自我狀態良好,問題解決能力也佳,但因為遭遇到問題的衝擊,讓他一時亂了方寸。所以,藉由晤談讓當事人情緒緩和,提供夠長的時間讓他專注在問題上,在心智較為清明的狀態下,自然能看見問題的樣貌與自己的關係,經由簡單的引導,當事人原有的能力很快幫他想出一些解決辦法或因應方式。所以,主要的協助是提供他安全穩定的時間與空間,讓他能專注面對問題。 |
|
|
|
|
|
|
|
二、誤以為問題本身就是困擾的根源:
有些當事人於期望受挫而陷入困境時,將他的期望與無效的方法混淆,誤以為僅有過去無效的方法才能完成目標,以致他陷入兩難的無助狀態,似乎不是要放棄渴望的目標,否則就只能繼續使用無效的方法而受苦,卻不知道此困境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使用無效方法所致,這些方法和他的目標常常是不一致甚或相反的。例如多數的人際困擾皆源自人際感受與溝通技巧能力不足,以致經常人際受挫,亦即,他的問題(期望人際親密或和諧)不是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無效(要不到就責備對方)才是問題,而非放棄期望(不與人往來)。所以,改變並學習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通常能有效改善困擾。當然,有些當事人的困擾是設定一個他目前條件無法達成的目標,且/或達成此目標的控制權又不在自己手上,例如期望個性木訥寡言的粗心伴侶能像別人的一樣體貼風趣,則適度調整或釐清期望是消減困擾的方法之一,有時當事人所說的表面目標之下,其實隱藏另一個他真正在意的期待。
|
|
|
|
|
|
|
|
三、陷入自己本身就是問題的根源或一部分:
有時當事人將問題與自己緊綁在一起,或者困擾與本身的身心狀況有關,前者例如告白被拒或被分手,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將孤獨終老等誤解;後者如精神疾患或意外身殘等,而陷在永無希望的痛苦深淵,卻忽略了所有的問題或困擾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造成,並非永遠一成不變的,隨著因緣條件改變,目前的狀態就會改變,實際也已經在改變中,只是此改變與當事人的期待不同。類似的狀況有些介入技巧可以拉開當事人與問題或困擾的心理距離,創造一些空間讓當事人看見他所忽略的,而得以開展諮商輔導的合作契機。例舉如下: |
|
|
|
|
|
|
|
1. 問題外化:將問題與人分開。敘事治療的外化對話技巧(懷特,2008),藉由清楚辨識問題的運作方式,協調出獨特且接近當事人真實經驗的問題定義,並將問題命名以擬人化成為一個或數個類似外在的個體,例如將憂鬱症命名,使當事人的問題凸顯為客體而開始與當事人分開,接著以探索問題對當事人與他人如何影響與結果、當事人看待問題發展的立場、以及確認看待問題立場與態度的緣由,讓問題能夠更被看清楚與客體化,以提供當事人重新的定義問題與自己的關係,創造新的自我認同。例如憂鬱症經過上述歷程與命名後,就成了一個可能被了解、對抗、反駁、脫離掌控、偷取生活或和平相處等等的對象。也可使用完形心理治療的空椅法讓當事人與他的問題對話,而有類似助益。 |
|
|
|
|
|
|
|
2. 時間位移:當事人深陷困擾的痛苦時,可能認為困擾將永遠跟著他而不會改變。可以先詢問困擾事件是如何開始的與當時的狀況,通常當事人現在的狀況會比當時改善或穩定,藉著比對現在與當時狀況的差別,以及珍惜此差別中當事人的辛苦與努力,讓當事人感受差異;進行不同看法的呈現或對話,讓他能感受到變化已經產生,也藉由時間位移呈現類似第三者的客觀角度,進行不同時空的自我對話、鼓勵、見證,甚至是自我照顧與慰藉。時間也可以移動到未來,透過未來更睿智、具能力的年長自己,提供自我建言與指引。這也是敘事治療的技巧之一,內在小孩的對話也有類似功能。 |
|
|
|
|
|
|
|
3. 支線故事(懷特、艾普斯頓,2001)或例外經驗:當事人因為從社會主流價值觀看自己,出現許多挫敗經驗(主線故事),而忽略許多在挫敗經驗之外,同時存在艱辛、努力的珍貴歷程(支線故事)。敘事治療會探索並豐厚後者,讓他看到不同觀點下自己的樣貌,而發現自己的力量,則當事人心裡不再只被挫敗的自己與經驗佔據。焦點解決的例外經驗、奇蹟問句技巧也都有類似作用,協助當事人從問題自我的觀看中轉移目光,而看到現存或未來的其他可能性。 |
|
|
|
|
|
|
|
4. 心理位移:這裡指的是金樹人(2005)所發展的技巧,依序利用「我」、「你」、「他」來書寫自己的問題或困擾,亦即當事人以自述、看對方、看他人的方式,分別書寫自己同一件事的想法與感受;當寫完「他」之後,描述一下此時此刻「我」的心情與狀態。最後,比較「我」、「你」、「他」這三種狀態轉換之間的感受與想法,有何不同。前述的過程可以多次重複,藉由書寫或述說時轉換「我」、「你」、「他」位格的觀點,可能出現自我辯證而更釐清想法,幫助當事人能更客觀、多元的方式看待困擾的經驗。 |
|
|
|
|
|
|
|
結語:從「困」字本身來看,當事「人」坐「困」愁城時,就是「人」被綁在「十」字架上,而讓「囗」將他侷限其中,當事「人」的狀態與所認知到的自我,與「困」境是分不開的,實際上,當事「人」就是促成與維持「困」境的一部分。諮商輔導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創造安全可信任的環境與關係,消除當事「人」與「困」境拉開距離的障礙,協助當事「人」能反觀自己與這些自加或外加信念、框架的關係與彼此的影響,促使當事「人」有機會走出「困」境,回到「人」的狀態。雲林科技大學兼任心理師陳瑞金, ext 267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