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輕學子的身心健康狀況 --- 一名輔導老師的感時觀察 |
|
|
|
|
|
|
|
大學時的心理學入門專業訓練,有一半的課程在「生理學」、在「腦神經科學」,當時十分困惑:「是念心理系嗎?怎麼要學一大堆生理學知識?」對於這些排定的系上必修,只希望學到趕快進入「真正的心理學」領域。記得,教授們只是一直強調:「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 |
|
|
|
|
|
|
|
曾經仗著年輕,也多處理年輕學生的生活適應問題,對於「生心理交互影響」的體會不深。直到近幾年,自己親身走過身心失調的強烈起伏,才猛然敏察到,「身體狀態」真的是「心理是否平衡」的顯現,「心理快活」的確是「生理機能是否舒暢」的反應。沒想到,社會大環境的動盪不安〈飲食習慣的問題、父母教養的狀況、出路生涯的茫然、人際關係的疏離、生活作息的改變…〉,似乎讓年輕學子的「年輕身體」,不再平安受得住,頭痛、失眠、時常便祕或腹瀉、自律神經失調、生理週期混亂〈例如:暫時停經、出血不止、週期延長或縮短很多〉、婦科疾病〈例如:腹痛囊腫〉……諸多過往不一定會在年輕人身上出現的生理症狀,開始愈來愈常出現。 |
|
|
|
|
|
|
|
身為青少年教育與輔導工作者,不禁擔心起,年輕世代的「三寶身體」,未來如何挺得住全球化的競爭與生存的挑戰?也許不用等到未來,現在學生的生活適應就已經諸多情緒困擾、壓力問題了。
很多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這幾年都有同樣的感慨,怎麼學生的身體愈來愈差、情緒調節力愈來愈弱?不是常常感冒請假、就是情緒起伏很大很傷?是的,我們所處的外在環境也比從前更有「汙染」,年長者帶給小輩的,也是越來越不安負面的情緒影響。這樣薰陶出的年輕一代,的確較可能會身心不夠健康!? |
|
|
|
|
|
|
|
所以,在晤談室中,當我捕捉到學生心理狀況受到生理困擾的影響時,我會優先與學生處理他的身體問題。當我察覺到學生的精神狀態因為身體的失調而不穩時,我會首先討論他的「病痛、不舒爽」。因為,承載我們心靈的「身體」,是「活著」的根本。唯有「身體舒暢」,才會「快活」!但這根本的載體,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只見很多學生把「頭痛藥」當每日必需品,不知道原來每天都需要排便排毒,覺得生理期沒來正好省事沒關係,以為最好不要流汗才能美美的,甚至折騰到晚上失眠了只要白天再補回來就好……殊不知,我們的五臟六腑在這麼年輕就被摧殘就有障礙,未來如何順暢運轉我們的人生? |
|
|
|
|
|
|
|
肝、心、脾、肺、腎,這五臟,以屬性來講分別是木、火、土、金、水,五臟藏精、五臟藏神。
臟者「藏」也,肝臟裡面所藏的某種精神能量,我們稱之為「魂」,而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人類的五種精神能量是和五臟共鳴的。
然後,又有五種情志,是會傷害這五個臟的,傷肝的是怒、傷心的是喜、傷脾的是思、傷肺的是悲、傷腎的是恐。
|
|
|
|
|
|
|
|
因為有了一些簡單的養生概念,也引導我更通盤宏觀的理解學生的處境。當他們身心不舒服時,先帶領他們處理自己的身體卡關,把身體氣力提振起來、氣血運行通暢,他們才能有比較清明的理解力判斷力來面對自己的心理困擾。當學生身體好起來後,也比較能夠擺脫悲觀負面限縮的思維,更光明正向開闊的為自己做選擇、為自己努力。 |
|
|
|
|
|
|
|
諸位師長們,那我們自己呢?是不是也有好好養生、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身體好、心情好,我們才能為社會家庭學生做更多事情喔。
(雲林科技大學兼任心理師 蕭淑仁, ext 267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