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界線」:這是我的管轄區域 |
|
|
|
|
|
|
|
劃分國與國之間的區域或領土稱之為「邊界」或「疆界」、兩塊土地之間的分界稱作「地界」,那人與人之間是否也有這樣的劃分?有的,那就是「人我界線」或稱作「關係界線」。我想,應該很少人會知道界線什麼?因為從小到大,不論在家庭、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環境裡,都沒有人教我們什麼是「界線」,在我尚未想要去瞭解它之前,我也不知道界線是什麼,更不知道它對我們是如此重要。而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尊重」兩個字,也是指對我們自己及對他人界線的尊重,一旦失去尊重,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多數關係都會出現問題與傷害的,所以我們真的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什麼是「界線」? |
|
|
|
|
|
|
|
其實,界線就像一座無形的籬牆,在籬牆內是有關「自己」,用以界定什麼是我與什麼不是我;什麼是我們的所有物、什麼又不是我們的所有物;我們必須對什麼負責,什麼又是我們不需要負責的。一旦清楚這些,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界線的範圍是到哪裡為止,別人是從哪裡開始的範圍,界線讓我們有「所有權感」,舉凡身體、話語、思想、態度與信念、價值觀、選擇、情感、欲望、情緒、經濟、愛等……都可以是界線。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一座籬牆,它可以保護我們自己,阻擋不好的進來。但是人生存在這世界是離不開群體的,需要他人產生連結,所以我們不能築之高牆,把自己隔絕起來,因此籬牆上一定要有一扇門,為的是可以與他人互動,藉以建立好的連結與關係,並讓壞的出去、好的進來。當我們需要幫忙的,我們就需要他人的關懷與協助,得開門讓善心進來;當有人試圖傷害、欺騙我們,這座籬牆就可以把壞的擋在牆外或把它趕出去。這扇門的開與關全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選擇要讓什麼進來、出去我們自己的管轄區域,有了篩選機制,別人不可能任意侵犯我們;相對的,我們亦不能去侵犯別人的界線。 |
|
|
|
|
|
|
|
以人的界線來說又可以區分「身體界線」與「心理界線」,其中「身體界線」是我們肉眼可以分辨出來的,是每個人能夠忍受別人碰觸的限度,我們都知道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是不可以隨意碰觸他人的身體,相對他人亦不可以沒有經過我們的同意,就任意碰觸我們的身體;「心理界線」因為肉眼看不到,常常會不清楚它是否遭受到侵犯或破壞,而「身體界線」常常是「心理界線」的一種反映,當我們的心理沒有很明確的界線,就很容易對我們的身體界線遭受到侵犯而不自知。
|
|
|
|
|
|
|
|
一旦界線區分不清楚或是不明確,我們就很容易讓他人直接「登堂入室」侵入或破壞我們的界線,或是我們不小心去侵犯別人的界線。以出國來說,當我們在沒有獲得那個國家的首肯下,就直接進到他們國家的境內,那可是「非法入境」;若我們想要進入別人家,在沒有經過屋主的同意下就直接進入人家的家門裡,那就是「私闖民宅」。那對於人的界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侵犯與破壞界線的行為?最常看到侵犯界線的例子,就是發生在親子間的關係衝突,像是父母對子女過多的擔憂與干涉,就是不尊重界線的一種情況,很多父母會以「我是為你好」常常干涉或侵犯子女的界線,他們視孩子為自己的所有物,擅自為他們決定事情,不認為孩子有能力解決事情,更不信任孩子所做的選擇與決定,常以管教為名行控制之實,只想著要孩子乖乖聽話,照著他們的想法與意念行動,如果沒有聽話,就會以「不孝」這頂倫理的大帽子強扣在你頭上,或是直接以暴力行為(如不當的體罰)、言語威脅(如「照著我的話……,否則……」)等方式要孩子乖乖就犯。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得有些孩子長大後,外表是成人的模樣,行為卻像長不大的小孩,無能力做決定,更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斷逃避本該由他們自己擔起的責任;或是有些孩子在表面上順從父母的話,私底下卻陽奉陰違,這樣的結果真的是身為父母親所樂意看到的嗎? |
|
|
|
|
|
|
|
界線的問題不止發生在親子關係中,在與伴侶、朋友、同事的人際關係中都可以看到,若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認識界線,還不斷被人以「愛」之名侵害我們的界線,我們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對於無法好好對人說「不」,這樣的人常常人家口中的「爛好人」,因為不懂得拒絕,常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搞得一團亂;而對於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界線的,其實他們本身也有界線的問題,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以各種心機或手段來讓他人屈服,最常見到的是利用人的「愧疚」心理,激起他們心裡的罪惡感,操縱別人來達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目的。因此,對於我們自己的界線得清楚、明確,除了是尊重自己的界線,並可以讓他人知道該如何尊重我們,這樣一來,我們不但可以與他人建立良好且互相尊重的關係,也能避免自己受到界線的傷害。
(雲林科技大學兼任心理師 張欣雅, ext 267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