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諮輔專欄 / 用活在當下的心面對未知的2012  
框線
框線
 
  圓點
  用活在當下的心面對未知的2012
     

 

     

最近,世界各地均傳出重大的天災,加上電影「2012世界末日」的效應,全球似乎彌漫著一股不安的氛圍。感覺地球即將毀滅的擔憂已經超出金融風暴所帶來的恐懼,生命是否能延續已經比是否有飯吃來得令人害怕了。加上近來台灣也是地震頻繁,雖說是正常的能量釋放,卻因其它國家遭遇強震的新聞還在腦中揮之不去,心裡不免也有些忐忑不安。記得大約是二個多月前吧!再平凡不過的一天,一大早,剛睡醒的母子倆還在房間裡賴床享受親子時光,突然一陣搖晃,地震了。生長在東台灣的我其實對地震一點也不陌生,隨著搖晃的時間越來越久,心裡突然有個聲音「該不會真的要發生了吧!」有點好笑,以前遇到再大的地震都不會有這種念頭,如今卻很快的聯想到電影裡的情結,腦中也馬上出現新聞播放的災難場景。當然可怕的想像並沒有發生,事情過後,我對自己的反應有些省思,心中有幾個疑問:是當了媽媽所以才比較怕死嗎?還是說年紀越大越怕呢?抑或是真的被近日不斷發生的災難引發了深層的死亡焦慮?

     
     
面對死亡,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認為那是可怕的,天人永隔是人間悲劇,死了就沒有希望,一切就結束了。確實如此嗎?也有很多人其實是視死如歸的,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教徒,無論是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或基督教,都認為人生在世,就是一步步走向他的上主-----「太一」-----的旅程。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大眾,也都明白人生就是註定會往死亡的終極旅程前進,任誰也無法選擇,老天爺是公平的,每個人的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從前,想到「死亡」都認為那是老年人或是生病的人才應該面臨的功課。有句俗語說「棺材裡裝的是死人不是老人」,死亡真的不是老年人的權力,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有機會。近日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傳,世界末日的預言,確實讓生死的議題在我心中發酵。
       
     
年紀還輕時,面對死亡,害怕失去親人的憂慮遠比擔心自己死去更令人恐懼。隨著年歲漸增,尤其是當了媽媽之後,愛惜生命除了是愛自己外,更多的因素是擔心孩子失去母親。就如「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一書的作者所言:「人對於老死的焦慮,會隨著人生不同的階段而時隱時現」。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其該完成的任務,年輕時我們一直在追求未完成的目標,看得想得都是未來,死亡焦慮被太多事物所掩蓋。往往是到了一定年紀,或是遭逢一些事情,如面臨重大失落或生死交關的意外,才會突然意識到「死亡」其實如此靠近。社會上普遍對死亡也都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小時候看到喪禮,大人總是要我們快快通過,甚至希望小孩不要接觸相關的活動,更不用說去談論死亡的議題。在這樣的氣氛下,對於死亡就有更多負面且神秘的想像。就我自己的經驗,會大量的接觸所謂生死學的觀念,也是投入諮商輔導領域後才開始。不論是修課或是參加各式各樣的工作坊,我所學習到的一個觀念莫過於歐文.亞隆所言「面對死亡不是去掀開有害的潘朵拉盒子,而是讓我們以更豐富、更慈悲的態度重拾生命」。
       
     
關於近來的氣候變化,周遭的人談論時難免會碰觸到災難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會如何因應,而對於末日來臨的擔憂,大部份的人都很樂觀,還不見有人因此而惶惶不安,但也有些人會有一些消極的念頭,認為既然地球就要毀滅了,那就即時行樂吧!似乎在越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們較能看見自己真正的想望,較能擺脫各種的限制。既然如此,何必等到生命走到盡頭時才有所覺醒呢?生死學大師余德慧建議人們以「覺念」的態度過日子,所謂覺念的生活與普通的生活最大的差異是:絕對不存明天還活著的僥倖,這樣一來,反而能夠「切近當下」,活得更真切。以白話文來說:就是用活在當下的心來過每一天。無論2012的預言是否屬實,好好把握每一天每個當下,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即使下一秒就是世界末日,也沒什麼好害怕了。(諮商輔導中心 莊欣蓉)
       
框線
框線 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