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諮輔專欄 / 現代職業婦女的生活處境 (下)  
框線
框線
 
  圓點   現代職業婦女的生活處境 - 由「工作」的心態談起
       
     

帶小孩理所當然是女性的責任?所以賴必須事先堅持有小孩也要工作?賴的反應表現出社會上堅韌的「母職」建構。

       
     

要一直有工作,有小孩也一樣。我不會為了帶小孩而辭職,我不要跟社會脫節。結婚後若辭職再找工作很難,而且會無法適應。像我媽媽一直都是家庭主婦、在家帶小孩,曾試過再出去找工作,結果不適應又回到家裡。(賴)

       
      賴對於「繼續就業」的堅持,反映出「台灣中老年女性重回職場的機會很低」之現實狀況,這種社會上對性別與年齡的雙重歧視,讓賴年紀未到就想要預防。簡文吟與薛承泰(1996)就支持『年齡較輕、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愈可能選擇連續就業型態,而不中斷就業。(轉引自:施堯啟,2001,頁19)』但是,賴對於母親生活的描述「一直都是家庭主婦、在家帶小孩」,卻透露出貶抑的味道,尤其是「我不要像媽媽一樣、要有一個工作」的強調,更讓人感受到社會價值觀對於「家庭主婦」的藐視。「媽媽一直以來的付出」從不被推崇,同為女性的女兒也不認同,這讓為家庭操勞一輩子的中老年母親情何以堪啊!?社會中的女性,其人生角色常常不是自己能夠完全決定,是好是歹這麼走過一遭,不用歌功頌德、至少來點基本的尊崇吧(不是母親節時才應景感恩一下)?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的女性,被安放在不同的位置,若還是依照「性別角色分工」的安排,很可能繼續落入「為誰辛苦為誰忙」的迷茫中……
       
     

像我老公就說,出去工作也好,第一個雙薪啦,他比較不會有所謂的壓力,因為他的收入是不穩定的。第二個,妳的個性不太適合帶小孩子;說真的我們不可能說一開始就很有耐心,我是覺得,我要做好可是我沒有耐心。第三就是妳在家裡的話,妳就不會進步,妳就是侷限在這裡;妳如果都沒接觸外面,妳跟人家講不來的話,妳就不敢講,妳越不敢講,妳越差越多。 結婚前他(丈夫)就有講,那妳要跟我的話就是真的要苦啦,然後我就回他一句,我才不會在家裡勒。因為妳在家裡帶小孩子真得很無聊耶。(慧)

       
     

慧的丈夫希望她出來工作的理由,第一個是可以幫他減輕收入不穩定的經濟壓力,反映出目前社會要雙薪才能維持家庭,也透露出男性在沒法負擔家計時的自私:「贊成妻子外出工作」不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再來是指出慧不適合在家帶小孩,慧自己也覺得她當時年記輕、沒有耐心,但再怎麼不適合做,晚上及週末慧還是自己一個人打理兩個小孩啊;男性採取的策略是先同理女性的家務能力再佯裝「解救」她走出家庭。最後是希望慧能夠進步,說穿了想要一位帶得出場的妻子,而不是所謂的「黃臉婆」。在丈夫的「期待」下,慧出去賺錢然後兼顧家庭……

     
     

此外,女性談「家庭、小孩」,觀點不會是一致的!有支薪工作的女性,因為自己有賺錢,在社會及家中的權力位階相對提昇一點,就可以評價「在家裡帶小孩子真得很無聊」、「家庭主婦不會進步」,但每天在家裡翻滾、「沒工作」的女性,談起「家庭、小孩」一定有別番說詞。而且,同一名女性,在「工作之餘」聊家庭,跟在「生活中」聊同樣的話題,對同一件事的評價會不太一樣;價值有高低、經驗被切割,這是不同情境中的「人際互動」很有趣的現象。這名女性在兩邊都沒有說謊,只是她會不自覺在不同時候襯托自己存在的價值,比如慧在另一個「教養小孩」的主題中談「帶小孩」的經驗時,呈現出來的就是她「很辛苦又用心」的模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照料小孩」在兩者的比較中被凸顯出較低的價值,這滿符合父權社會制訂的意義度:「在家裡帶小孩沒什麼,有工作才厲害!」---因此,普遍來說,無論是職業婦女還是家庭主婦,不管她們投注多少時間精力在教養孩子上面,都不被認為其付出是高價值的。

       
      慧提到「侷限在家裡,都沒有接觸外面…妳越差越多」,再次反映出她對於「家庭主婦」較低的評價,這的確也是現今高學歷的年輕女性抱持的態度,總覺得「職業婦女」層級高一點(有錢人家的少奶奶除外),見過世面、會賺錢。但其實「家庭主婦」在家裡不是就被「關在」家裡,她還是要到處辦事、打理很多枝枝節節,不可能沒有接觸外界。同樣是女性同胞,對於女性的角色還是有等級分別的眼光:「職業婦女」歧視「家庭主婦」!?
       
     

(婚後)一定會去找工作。我希望是經濟自主。(槿) 媽媽用錢都要靠爸爸,但夫妻感情不是很好,我不想過像媽媽一樣的生活。 朋友有結婚的,婚後也都有在工作,兩份工作才夠。(賴)

       
     

槿跟賴都很堅持婚後要繼續工作以維持經濟自主,這也是當今年輕女性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媽媽用錢都要靠爸爸,但夫妻感情不是很好」,賴把它歸到「所以女性要工作」,這是很常見的推法,但其實不是「有沒有工作」的關係,而是家庭結構的資源分配問題。女性的家務勞動、教養孩子也有不少付出,為什麼她沒有金錢的使用權?只有「直接賺錢」的男性才有金錢擁有權,女性只能接受配給、默默持家?這樣的「家庭資源分配」起因於父權體制不認為「女性的家務勞動」是一項該有報酬的工作,而是她們的「天職」,所以家庭主婦才會在之中委屈、有工作的男性得以為所欲為。

       
     

由此可知,年輕高學歷的職業婦女認為工作對女性的意義有:
1.避免跟社會脫節。
2.分擔家用:現代社會,一份薪水要養家很困難,所以女性必須要工作。
3.可以用自己的錢不需要看丈夫臉色。

      (諮商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蕭淑仁)
     
       
框線
框線 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