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緩慢新生活運動 |
|
|
|
|
|
|
|
19 世紀工業革命以降,伴隨科技文明的大幅度擴展,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步調在質和量上都與過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顯著的差異即是「快」的概念;人們的食、衣、住、行無一不在「快」這個概念上被重新設計與架構,「快」的生活方式或許可為我們帶來許多所謂但不見得必要的「便利」,但更多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現代人的許多文明病的確與快速生活方式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近來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所覺醒,故「緩慢生活運動」也正悄悄的在世界各地被關注。 |
|
|
|
|
|
|
|
緩慢城市運動緩慢新生活運動 |
|
|
|
首先登場的是 1999 年,義大利某些小城鎮市長在古歐維也托 (Corvieto) 的聚會,他們共同發起「緩慢城市運動」,此運動主在提倡反急速的優游生活,又更與義大利市政聯盟合作,成立了「緩慢城市聯盟」,透過城市規劃和文化政策來保存當地特有的飲食和文化藝術傳統,其後在意大利有 32 個城市和克羅地亞的布爾托尼格拉均已正式申請加入共同創立「攸游城市」;同年,日本也成立了「樹懶俱樂部」,顧名思義就是要活得像樹懶一樣慢慢來的行動概念,所以成員們皆以成為真正的樹懶為目標,並力行「緩慢就是美」的概念。像這樣以「慢」為生活概念的城市 , 在義大利已經有 43 個同盟 , 日本的宮城縣氣仙沼市也發表了「慢食城市」宣言,算得上是亞洲第一個緩慢城市,而台灣方面則有目前也有相關的組織,如台灣慢食會及其各地分會等,目的在宣導與推行慢食相關觀念。 |
|
|
|
|
|
|
|
從「吃」開始-「慢食」 |
|
|
|
追溯緩慢城市運動應該可以說是濫觴於 「 慢食活動」。「 慢食 」促成「緩慢城市」的誕生及運動的制定,包括義大利與日本的城市,大都也是由慢食文化而開始一系列的緩慢生活方式。慢食運動的發起人是義大利人 Carlo Petrin,其發起運動的初衷是在對於速食文化的覺醒,而後由義大利擴展到世界各地,如前述所提讀
日本宮城縣气仙沼 (Kesennuma) 市,該市於 2003 年 3 月 18 日,發表「慢食城市」的建立宣言,宣言的目標包括:保護地區風土和食文化的同時,發揮食物的長處,推進富有個性和魅力的城市建設等等;其後在日本以「慢」為口號的城市建設盛行,例如新瀉縣在消費者、廠商、生產者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慢食新瀉」活動,而福島縣和靜岡縣、大分縣預定於同年的四月開始推進,研究慢食運動 。 而在台灣方面則有由曾柏郎等 6 位之推動「生態美食主義 」 人士發起籌組的 「 台灣慢食會 」, 該會於 2002 年 8 月經「慢食會 」義大利國際總會核准登記註冊正名為 「 Slow Food Taiwan - Taipei Convivium 」成為國際總會之台灣慢食會 ,承繼國際慢食會宗旨,「台灣慢食會」以提倡及推廣生態美食文化,保護生物的多元性及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關係為宗旨及任務。雖然世界各地對於慢食運動蔚成風潮,但各城市在理想上是尊重各地區傳統的同時,也對於美食的原點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所以雖是開展慢食活動,但並不使局勢情況轉化為大量消費的「慢食運動」。 |
|
|
|
|
|
|
|
除了「慢食」之外-「慢活」 |
|
|
|
Carl Honoe 是一名記者,因出版「慢活」一書而聞名,他認為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因此人們罹患了「時間病」,且快速無疑地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所以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精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沉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沉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節奏 (正確的速度) 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的豐富。 |
|
|
|
|
|
|
|
慢活的實踐 |
|
|
|
「慢活」(In Praise of Slow) 一書相當可以作為實踐緩慢生活的指南, 該書分成 8 章,分別由慢食、慢市、慢動、慢療、慢性、慢工、慢閒、慢世代等議題切入討論慢活的內涵 。「慢食」: 誠如慢食運動的發起人 Carlo Petrin 所認為 , 吃得慢不一定吃得貴 , 而是要享受味覺 。「慢市」:指的是緩慢城市 (Citta Slow),創造一個環境,可以抗拒依賴時鐘及凡事求快的壓力,美國馬里蘭州的 Kentlands 即為慢市的一個典範,它的街道、房舍都予人可以放慢腳步的感覺。「慢動」:是要人「兔腦龜心」,雖然心思動得快,但動作要慢,不論是靜坐、瑜伽、氣功、步行 、 慢速舉重都是媛慢運動的例子 , 慢動後 , 工作效率更高 。「 慢療」:指的是如針灸、草藥、整脊、按摩推拿、芳療等另類療法。「慢性」:是緩慢性愛,男性與女性達到高潮的時間不同,慢性可以共同達到較美滿的境界 。 譚崔 (Tantra) 於五千年前發明於印度 ,信徒利用緩慢、細心的肉體結合達到悟道的途徑。譚崔強調透過人體由下而上,從生殖器到頭頂的七個脈輪引導能量,在性愛中分享歡愉,透過練習可以達到身心靈合一的境界。「慢工」:慢工是減少工作的時數,少工作≠多休息=多生活,法國提出 35 工時的政策 ,工時短 ,但產出卻超過美國 、 日本 , 而荷蘭模式是雇主和勞工可以協商彈性上班時間 。「 慢閒」: 包括手工藝 、園藝 、讀書會、Tempo Giusto 音樂會、ASLSP (As Slow As Possible)。「慢世代」: 指的是在養育、教育下一代時不要揠苗助長,不要過度親職,而相信「不要輸在起跑點」的論點;不要加諸下一代身上太多考試,將童年還給孩子;要從容地教育下一代。以緩慢方式教養下一代的最大障礙不在金錢,而是在心態上。 |
|
|
|
|
|
|
|
結論 — 慢工出細活 |
|
|
|
2006 年新緩慢運動宣言提出六大主張 : 「 緩慢是一種新能量的來源」、「 緩慢是一種無所拘束的自在 」、「 緩慢是一種誠心誠意的尊重」、「緩慢是一種無與倫比的耐心」、「緩慢是一種心甘情願的減速運動」、「緩慢是一種日日是好日的心情」,這六大主張的確值得時時刻刻作為我們對抗現代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的良方,也為唯有在生活中求取平衡,以正確的速度生活,慢慢把事做好,才能從中享受樂趣,進而掌控生活節奏。 |
|
|
|
|
|
|
|
台灣慢食會的網頁中有一段話 , 筆者覺得很有意思 ,提出來與讀者分享,也作為本文的結語。 |
|
|
|
|
|
|
|
天生地養,在地人吃在地物。 |
|
|
|
慢慢地吃, |
|
|
|
吃出健康、吃出笑容,吃出富庶、吃出國際名; |
|
|
|
慢慢地吃, |
|
|
|
不是要吃山珍海味,而是要吃出山珍海味。 |
|
|
|
|
|
|
|
參考文獻
: |
|
|
|
1. 慾望城-ing, http://blog.sina.com.tw/carrie2006/article.php?pbgid=9637&entryid=87142 。 |
|
|
|
2.
國際慢食台北會
|
|
|
|
3.
Carl Honoe 為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一書作者 ( 顏湘如譯, 大塊文化所出版 2005.12.28) 。 |
|
|
|
4.
忘憂草讀書會, http://140.127.166.242/study/wordpress/?cat=5&paged=3 。 |
|
|
|
|
|
|
|
(陳俊升, 267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