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大”不同! |
|
|
|
- 由「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談親職教育 |
|
|
|
|
|
|
|
試問如下兩個問題: |
|
|
|
|
|
|
|
若有機會得到一筆錢,分兩種給付方式:一種是一次就拿 100 萬,另一種是第 1 天可拿一塊錢、第 2 天兩塊錢、第 3 天四塊錢 … 以倍數類推,連續拿 30 天。你會選擇哪一種? |
|
|
|
|
|
|
|
或者,現在要請你吃糖果,你可以決定是要立即吃但只能拿一顆,還是要等待 15 分鐘後可吃到兩顆糖。你又會選擇哪一種? |
|
|
|
|
|
|
|
對第一個狀況,有人會不假思索選擇直接拿一百萬;但如果經過好好運算,我們會訝然發現累積 30 天後可拿到的錢竟足足超過 5 億元! |
|
|
|
|
|
|
|
至於第二個狀況,其實是美國史丹佛大學一個有名的心理學實驗,對象是四歲的學齡前幼兒。一般而言,年紀越輕的小朋友延宕滿足慾望、自我克制能力本就越弱,但就有少數小朋友選擇了願意等待 15 分鐘而獲得兩顆糖。這個實驗還繼續調查參與的小朋友長大後的發展,發現能夠選擇等待的小朋友不論是在學業表現、人際關係、抗壓性等方面都優於一般的人;換言之, EQ 都較傑出。 |
|
|
|
|
|
|
|
這兩個例子正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所引用的開場,也點出了本書的重點:凡事要從長遠來考量,別短視近利;而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克制慾望、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書的內容藉著一個年輕幹練的高階主管與其專屬司機的互動情節,來傳達上述的概念。這位主管早在高中時期,就已懂得節約、專心讀書、力求上進的重要,也因此可以早早事業有成;反觀其當年忙著買新車約會的的同學,多半都還在為生活奔波勞碌,差別只在他選擇先努力再享樂,而其他人則是先享樂再辛苦。 |
|
|
|
|
|
|
|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國內前些日子鬧得沸沸騰騰的社會新聞:大學生參加直銷 , 受到傳銷人員以利誘惑 , 竟跟家人鬧要退學去作傳銷。無獨有偶,澳門也傳出大學畢業生寧可放棄深造,去應徵高中畢業生就可從事的賭場發牌員工作,只因為收入高過一般老師的薪資。當然,職業無貴賤之分,每個人也有選擇職業的自由。問題在於當事人有沒有把目光放遠,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而且能看清楚獲利高的行業並無法永保持久獲利,以賭場發牌員為例,沒幾年就會被更年輕的人所取代。一旦面臨此種窘境,有沒有其它專業的謀生能力? |
|
|
|
|
|
|
|
因此,聰明的父母要教導自己的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瞭解高學歷文憑並不只是要找到賺大錢的工作-否則如何回答孩子「為何不能乾脆輟學去作直銷賺大錢」的問題?-還有培養自己獨立分析思考判斷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胸襟視野、訓練專業能力、服務人群 … 等等的目標。尤其年輕世代要面臨近年崛起的中印等國年輕菁英的競爭挑戰,更要培養無法被輕易取代的一技之長 , 甚至最好同時具備「好幾把刷子」(多種專業能力),這是很現實且須正視的問題 。 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孩子是不能嬌生慣養、安逸享樂的,需要培養孩子熱切、主動求知的學習精神,訓練孩子面對問題、提高挫折忍受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越早讓孩子學會延宕滿足慾望、提升自我克制能力,長大之後成就自然會不同凡響! (
張慈芬
, ext. 2674) |